第21节:穷人的“野心”在哪里(5)
系列专题:《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就表现在他们对待外界刺激的反应上。那些来自外界的令你难以忍受的刺激,正是对你的唤醒,是对你的拯救,是烙在你心灵上的奋斗箭头。 如果你能把贫穷的刺激转化为求富的欲望,就会无形中给你增加不少行动的动力。 一个农民,19岁学会一门可以糊口的手艺,22岁结婚。婚后他打算做工、种田,老老实实当一个木匠兼农民。他还因此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做一本生意图薄利”,下联是“种二亩土地贪安逸”,横批是“得过且过”。 可是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这种想法不对,自己的命运必须改变。那是一个黄昏,他扛着锄头从地里回家,老远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卖冰棒的妇人。那妇人只把冰棒往有钱人家的孩子手里递,却根本不把他的孩子看在眼里——因为她知道他们家里穷。这一幕深深刺激了他。他明白自己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你想得过且过,别人就会让你难过!” 从此,他开始发奋创业。他卖了两头猪,又找别人借了一千多元,办了一家油漆店。接着他又办了一家家具厂。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倒霉的事接连发生,先是他的家具厂失火,后是他跑业务遭到抢劫,弄得他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欠下10万元的债。好在她并没有趴下,而是立志从头再来。他只身跑到武汉找事做,后来与别人合伙做生意。现在,他已是一家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公司的总经理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非常庆幸在受到那次刺激的时候,没有变成一个麻木的人,而是受到震撼、得到启示,并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那次刺激,也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
如果没有想要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望,那么你终身都赚不到大钱。所以你最好使自己感受到贫穷的切肤之痛,这样才能激起赚钱的渴望。越贫穷的人,对赚钱越有兴趣,而且成功的机会越大。 社会经济学家麦迪先生认为,致富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一个人一旦滋生了这种欲望,便会激发意识能量,从而不断构思最终得出一个超乎寻常的创富计划,然后再凭借这种欲望带来的持久的兴奋,将这个计划最终实现。 富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当作家的雄心。要达到这个目标,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词将是他的工具。当时他家里很穷,不可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因此,很多朋友好心劝他,放弃“不可能”实现的雄心。 年轻的希尔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但是他首先做了一件奇特的事——找到“不可能”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他告诉自己,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在富人的致富宝典中,从来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谈话中不提它,脑海里排除它,态度中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词永远地抹杀,而用光辉灿烂的“可能”来替代它。 一位拥有千万元资产的公司老总,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说起自己的一件往事: 那年,我们四个人高考落榜后,从那个偏远的乡村来到省城打工。 我们带的盘缠快花光了,还没找到一份哪怕很苦、报酬很低的工作。大家沮丧极了,开始张罗着回去,心想即使呆在家里穷死也不出来打工了。 在繁华的长街上,我们四个人无精打采、漫无目的地走着。 忽然一阵暴雨袭来,我们就近到一个极其豪华的大饭店门前的廊柱下躲雨。 望着门前停靠的一辆辆高档小车,看着一个个进出饭店的衣饰高雅的有钱人,我们开始聊起来。 “我这辈子怕是不可能享受这样的生活了。” “进这样的饭店吃饭,我儿子那一辈也许可能吧?” “咱们祖祖辈辈是穷苦的农民,这样的饭店可能下两辈子也享受不起。”
更多阅读
第21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4)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当我告诉唐望我尝试跨越做梦的第一关所遭遇的失败后,他给我一些指引。“要做梦者在梦中寻找某样特定的事物不过是一个借口。”他说,“真正的课题是觉察自己正在进入梦乡,但是很奇怪的,要
第21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7)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自传的秘密 徐载弼在自传中,一直强调自己是1866年生人。但是,如果我们去查看他中状元时的1882年《国朝榜目》就会发现,他其实是1863年出生的。 徐载弼说,自己当时的年龄在13~14
第21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1)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中国人喜欢努力工作;他们富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干劲十足;他们愿意为了明天的利益而推迟今日的享受。中国人还有海外华人的成功作为例子。因此,罗杰斯这样说,让你的孩子学
dota2 第21节:人生的初始阶段(2)
系列专题:《21天使你信心百倍:自信的秘密》 忽视或不欣赏孩子的独特性,是父母的另一大失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意见视若无睹,他们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堵住孩子的嘴巴,"小朋友要乖,不应该有那么多废话!" 或者"爸爸/妈妈自己知道
第21节:危机的“危”与“机”(2)
系列专题:《破解捆绑资本的模式和方法:资本的雪球》 第二次大的“危”与“机”是在第二个百年的开始,即杜邦第二次百年转型的时期。当时的“危”主要是整个行业的危机。在一战之前,由于美德关系良好,美国每年都从德国进口大批优质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