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什么是人类最远的距离?成功者说,从头到脚即从知道到行动的距离是人类最远的距离。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决定却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应该行动的时候没有立刻行动。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了可就是没有采取行动,不是犹豫不决,就是畏缩不前,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得过且过,最后造成机会溜走而痛心疾首。 财富不会自动冒出来,只有行动,你才可能获得成功。马上行动,这是富人成功的品质。 立刻行动,走出空想 穷人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没有那么做。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胎死腹中,令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成功。 难道你没有遇见过那种喜欢说“假如……我已经”的人吗?有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他以前错过了什么云山雾罩的成功机遇,或者正在“打算”将来干什么渺渺茫茫的事业。在邓拓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名叫“一只鸡蛋”的寓言,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 传说有一个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捡到一只鸡蛋,回家高兴地跟老婆筹划:要将蛋孵出小鸡,小鸡若是母鸡长大后就会生蛋,这样一年后就会有300只蛋,300只蛋又能孵出300只鸡,这样鸡生蛋、蛋孵鸡,再过几年就可以用卖鸡卖蛋所赚来的钱,去买十头牛——当然是母牛了,母牛生牛犊、牛犊长大再生牛…… 这下应是发财了,穷人想到这里高兴至极,居然还说要用这笔钱讨个小老婆,谁料老婆一气之下,一巴掌把那鸡蛋给打碎了。 从这个寓言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任何梦想,若只想,则易灭!任何事情靠空想是可笑的。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总是因故拖延,总是没有行动起来。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只是空谈家。 很多穷人终日沉没于幻想之中,整天做着春秋不梦,认为成功就像馅饼一样,某一天会从天而降,落到自己的头上。谁都知道,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功,你必须为自己的梦想迅速采取行动才行。 干什么事情,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最大的成功并不属于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与那些把一切都设想得极其美妙的人无缘,而完全属于那些脚踏实地地去干的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工作中,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有些公司在人才招聘中就设计了这样的“考题”: 某广告公司招聘设计主管,薪水非常优厚,求职者甚众。几经考核,十位优秀者脱颖而出,汇聚到了总经理办公室,进行最后一轮角逐。 老总指着办公室里两个并排放置的高大铁柜,为应聘者出了考题:请回去设计一个最佳方案,不搬动外边的铁柜,不借助外援,一个普通的员工如何把里面那个铁柜搬出办公室。 望着据说每个起码能有500多斤的铁柜,十位精于广告设计的应聘者先是面面相觑,思考着为什么出此怪题,再看老总那一脸的认真,他们开始仔细地打量那个纹丝不动的铁柜。毫无疑问,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

三天后,九位应聘者交上了自己绞尽脑汁的设计方案:杠杆,滑轮,分割……但老总对这些似乎很可行的设计方案根本不在意,只随手翻翻,便放到了一边。这时,最后一位应聘者两手空空地进来了,她是一个看似很弱小的女孩,只见她径直走到里面那个铁柜跟前,轻轻一拽柜门上的拉手,那个铁柜竟被拉了出来——原来那个柜子是超轻化工材料做的,只是外面喷涂了一层与其他铁柜一模一样的铁漆,其重量不过几十斤,她很轻松地就将其搬出了办公室。 这时,老总微笑着对众人说:“大家看到了,这位未来的员工设计的方案才是最佳的——她懂得再好的设计,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