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系电脑品牌发展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生存机遇与挑战

  如果没1929-1933年那场被称之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

  就不会有“罗斯福新政”。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的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崩盘,开始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

  罗斯福取代胡佛当选美国第32届总统。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到1939年,新政取得巨大成功。为美国投入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

  “没有人知道哪家银行或金融机构正在遭受巨大损失,在实际遭受损失的资产与已经报道出来的消息之间有相当长的滞后,每个人都害怕持有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股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EdmundS.Phelp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有学者指出美国优势正在逐年丧失,美国正出现人才倒流的趋势。亚洲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实现了强劲回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国际经济关系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成员国内部对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战略,以利于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它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自1993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对制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和维持国际贸易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拥有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WTO改变了中国,中国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15.3%下降到2005年9.9%。到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GDP从2001年的约1.3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约2.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5%。同时,进口份额在世界进口中所占比重也急剧上升,货物进口比重超过了9%,服务进口比重在6%左右。中国进口的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

  加入WTO既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对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一些重复建设的和落后的行业和企业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严厉的惩罚,一些企业因此需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一些企业因此被淘汰。跨国企业将长驱直入地抢先占领中国市场。

  2008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曾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企业生存于市场环境中。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美国“次级债”风波拖累全球经济、人民币破7加剧“热钱”效应、CPI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调整的双逼近,最困难一年并非需言。

  对中国企业而言,出口成本提高;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意味着外资品牌更加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市场是外资品牌觊觎的丰盛宴席,从手机,汽车,食品,化妆品,服装,消费电子。外资品牌莫不精心布局以期最大化利益。

PC制造产业主要技术在上游供应商手中控制,

  中国PC品牌如何取得生存空间?

  1998年,海尔首次涉足IT行业,1999年的从5万台销量飞跃到到2000年的20万台。2002年陷入了困境。2003年,海尔与台湾宝成集团在上海成立海成公司再次进入PC市场,由于缺乏清晰发展思路,再次陷入不利。2005年,海尔第三次进入PC市场。张瑞敏曾表示:“海尔第三次进入PC市场决不能失败,如果失败将永世不再进入PC市场。”

  2006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DC公布了“2005年中国电脑市场各品牌份额排行榜”,海尔电脑凭借“润眼”等差异化产品卖点和海尔品牌的强大拉力,从2004年的二十名直接上升到200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六,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四,同时海尔笔记本凭借MTBF的6万小时无故障运行的高质量,跻身国产品牌前四强。

  3C融合趋势明确,PC品牌日益集中化,海尔进入之前,PC竞争停留在配置技术层面,搅局者身份出现的海尔如同一尾健壮的鲨鱼,在PC市场掀起一轮“消费者关怀”浪潮,率先在2005年提出“润眼高清”理念并推出以技术为支撑成功推出润眼电脑,并将润眼技术运用到了笔记本产品设计中,推出一系列润清笔记本,解决了用户长期使用笔记本造成眼睛疲劳,损伤视力等难题。其中,海尔W30润清笔记本所采用的复合性润清镜面屏技术,通过采用精密设计保证光泽镜面涂层、低反射多涂层技术和背光模组的巧妙组合,从而有效消除了普通LCD模糊不清的闪点带来的视觉疲倦、眼睛酸痛等问题,对LCD显示技术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海尔W30突破60000小时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测试,创造笔记本MTBF认证新的极限纪录。

  2005年始,英特尔连续几年把“最佳成长奖”和“渠道奖”颁给海尔电脑。

  2007年海尔获得2.4亿订单,中标欧洲桥头堡——马其顿10万大单;2007年的实现出货量160万台,其中包括60万台笔记本及100万台台式机;2008年初,海尔电脑营销中心挥师北上,将搬迁北京,以期占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优势,此举足以彰显海尔电脑晋级第一梯队的决心和信心。

  两次出局,两次卷土重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润眼高清”电脑,引领市场由单纯产品提供向价值提供转变,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系电脑品牌发展之路
  海尔PC近年作为可圈可点。

  在清晰的战略布局下,海尔有效整合上游资源,优化供应链,先与英特尔,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先推动HIM计划,再达成HIM联盟共建实验室推陈出新;2008以国内高清电脑拓荒者身份结盟全球视觉计算技术领袖及显卡发明者NVIDIA,双方联手建立“联合数字高清实验室”。优化高清技术推动高清电脑发展.填补国内电脑厂商在高清上游核心技术上的空白。海尔电脑在中国PC市场从市场的跟随着野蛮晋身第一梯队,大刀阔斧实施“双JI五化”借势成长。

  2008年国内PC第一品牌联想高调进入“高清”通道,其他品牌紧随其后大打“高清概念”。一方面,这意味着,PC产业将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脱离单纯产品提供和技术竞争的层面,另一方面,不具有技术支撑的品牌以概念炒作为营销手段参与竞争,增加消费者识别成本,也意味着,PC市场硝烟弥漫,一场“高清之战”拉开了序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8753.html

更多阅读

世界第一冰箱品牌海尔 世界品牌百强榜 海尔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旗下之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1169」,并于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为现用名。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移动电话,以「海尔」品牌名称制造及销售之洗衣机等。  目前,世界权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摘要:本文着重就翻译中的异化进行理论探讨,首先梳理了中西翻译史上有关异化的概念与分歧,论证了全球化和跨文化背景下异化翻译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能忠实于原作、保留异域情趣、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等优势,指出异化

上海家化: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经营之路

随着欧莱雅、资生堂、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本土的化妆品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激发一些本土企业如江苏隆力奇、上海家化的奋发图强。本土化妆品品牌面对世界强势品牌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本

声明:《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系电脑品牌发展之路》为网友一公里的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