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在的互联网有点和以前不同了。 很多人把sina、sohu和163那一代的互联网叫做第一代互联网或者前泡沫时代,现在的是后泡沫时代。 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在说Web2.0,我是技术盲,搞不懂Web2.0是什么技术,和Web1.0有什么不同。 也有人说“互联网的第二春”,我想这更多的是产业的环境,和我想要得到的答案不相干。 昨天,《三联生活周刊》的美女记者鲁伊,在Feedsky的办公室陪伴这一群光头一天,我可能都没有解释清楚这所谓互联网第二春天的“后泡沫时代”究竟代表什么?晚上拉了王翌和黄志光两个哥们来继续解释,可是最后我还是不知道鲁伊是否清楚了。 但是在我的心里,有些东西越来越清晰,这是我们在谈及第一代互联网(如果把那个时代叫做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的话)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感觉,我试图通过下面的对比来整理这样的一个脉络: 第一代互联网大家天天谈门户,而现在大家谈个人化; 第一代互联网大家谈内容,而现在大家谈应用; 第一代互联网大家谈商业模式,而现在大家谈服务; 第一代互联网大家谈密闭、大而全,而现在大家谈开放、谈联合; 第一代互联网大家谈网站中心化,而现在大家谈个人中心化; 第一代互联网谈一对一,而现在大家谈社会性网络; 第一代互联网不知道你是谁,而现在大家谈互联网背后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重返泡沫时代 豆瓣 “后泡沫时代”有什么不同](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1053649702.jpeg)
也许还有很多特征,但是这些对我来说似乎已经有一点点清晰,对于未来。一个个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原来网站作用的时代可能就要来临。 那么从我的眼中,未来信息会分散到个人,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发挥着信息加工的作用,而聚合使得信息传递方式从寻找信息到主动接受信息。这样的变化我们有清晰的轨迹可以选择。 欣喜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这样一个迹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接受不同,现在变化,这不是比什么都值得我们去骄傲的事情吗? 互联网的明天,也许不是春天,但是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