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业的标准
我们要研究中小企业,就必须先弄明白国家对于中小企业专门做过定义。
根据2002年6月29日,九届人大第二十八次常委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简称“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促进法”,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由国务院批准,以国经贸中小企业[2003]143号文件下发。
按照143号文件,中小企业的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源(如固定资产)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下表。
中小企业的标准
中小企业又具有如下的特点:1)数量多,比重大,分布广;2)生产规模小,投入资产少,但专业化生产,技术上有专长;3)生命力顽强,灵活机动,船小好调头;4)承受风险能力小,受市场冲击大,等等。
今天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群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两次机遇,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市场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诞生了大批的中小企业。另一次是1997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国内的经济又出现了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国家
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振兴中小企业。
国企改革问题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时候,国家找到了另一条路,那就是振兴中小企业。当时国家制定了两个政策,一是提高企业内部活力;一是搞好外部经营环境。在此之前,社会上以及国家经济界主流一直对中小企业有些看法,有人说中小企业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成长起来的。
关于中小企业的作用,我现在告诉大家一组数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经过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工业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60%,企业总数占99%,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因此,中小企业逐渐变成行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更变成大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同时,中小企业又为增加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就此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小的未必不是好的!”他评价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
其实重视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共识。中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的速度远比大企业快的多。
有人说,“中小企业死的多”,但中小企业生得更多,由于大企业新陈代谢的慢,所以才出现“大企业病”这种现象,为此,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前CEO韦尔奇说“要象小企业那样经营。”甚至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特别崇拜他,并要求海尔向GE公司学习。
三、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芝加哥有一位名叫约翰的人,在家搞卫生时不小心打烂了一只祖上传下来的瓷花瓶,很心痛,于是琢磨着黏补。他先是用树胶,再用蛋清,后来又用角胶……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试用了十多种胶液,都不理想。直到1935年,他终于将几种胶液调合,调出了一种不但黏得很坚牢而且粘痕很浅的胶液。他也因此成为一个大企业家。
现在有很多的打工者认为,这位约翰很幸运,但是任何一位老板的“幸运”,都是建立在前期艰苦的积累的基础上的。有句名言,“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他们的“幸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了。
人人都希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经过艰苦的拼搏,终于成就了一份自己梦寐以求而别人倍感羡慕的事业,这是自己艰苦努力,并且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创业的客观条件,从而使自己顺利挖到第一桶金的结果。
四、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
但是根据我的了解,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一旦企业发展顺畅,有了自己的厂房之后,就认为自己的企业成了大企业了,眼睛直接朝到天上去,不可一世的行为也随着倍增起来。却忘记了那些著名企业家“做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体验,忘记了古人所告戒的“祸为福所伏、福为祸所依”的告戒,乐极生悲,放松了警惕,从而使企业滑向不归路。
知识、勤劳、机遇、眼界、毅力……非凡的头脑,造就了今天非凡的企业,但是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又有多少的传奇与痛苦?在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有多少惨痛的失败和教训?
五、升华到基业长青的境界
这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学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如同一个人一样也具有自己的生老病死……只有揭示了这个发展规律,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增强自己的势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在生命的高峰期升华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并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从而不断地延长自己的生命,象150年的GE公司一样基业长青。
连载—1 中小企业的“哈姆雷特问题”
连载—2 中小企业经营问题的表象连载—3 管理就是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