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当前,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95%的金融创新的实现,都极度依赖信息技术;其次金融管理决策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信息技术构建的金融工具,能实时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提高金融管理决策效率;而且信息技术还使得复杂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因此,金融信息化正成为当今面对的重要课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金融信息化的含义

  金融信息化就是指金融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试图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再次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以基于信息化的服务功能和运营形态承载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它在持续不断的信息化演进和变革中也将在新的高度实现自身价值。

  所谓金融信息化就是在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关于对金融信息化的理解,陈逢吉教授曾有过如下一段描述:“金融信息化是以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能以不同的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为基础,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数据管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友好的人--机接口,提供数字化的金融信息、金融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的长期系统工程;金融信息化的目标是在网络环境之下,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与金融竞争的能力;金融信息化构筑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诸要素)之上,以人为本,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从而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把我国金融业带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金融信息化的实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场经济革新,主旨在于把金融业变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信息系统成为金融产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方式。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概括为: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完善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工具,以信息安全为技术保障,打造出现代化、网络化的金融企业。

  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于IT的金融服务体系。我国已经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实现了各项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推出一大批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初步建立了自动化的办公环境,开始进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尝试金融科学决策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更是发生了深刻变革,金融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金融体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金融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我国金融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

  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银行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

  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互联互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此,金融企业要实现互联互通,必须要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协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发展速度。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

  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至今没有统一。中国目前又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允诺的金融开放日期的来临,金融业将直面国际同业的激烈竞争,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行其道。相关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5.受金融科技人员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相对薄弱,综合掌握适用于金融系统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金融信息化仅仅依靠金融业自身的努力,进展较为缓慢。

  6.与发达国家金融业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金融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跨行业、跨部门、安全可靠的金融信息系统网络尚未形成,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配套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综合化水平低,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加强。

  三、我国金融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水平、推进金融服务与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经济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讲,金融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包括:

  1.建设与改造全国性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全国性公共金融支撑平台。健全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加快金融信息化的标准制定,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运作体制,提高管理决策信息化、科学化的水平。

  2.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结算服务。

  3.全面推广综合柜面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务系统和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所有网点的电子化经营,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新型金融服务,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实现信息共享。

  4.建立与完善企业与个人信用证信体系。初步建立起中国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贷咨询系统全面运行,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个人信用系统示范。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对于现代金融来说,信用更是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评估标准;促进独立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信用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构等。

  5.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开发并推广综合金融监管系统,加强对金融信息化的指导与监管职能。加强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6.建立金融计算机安全体系,增强信息化安全保密性。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网络信息系统中都内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有一个标准化的结账规则体系,都有各类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主机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备份、软件加密等,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类不安全的因素。

  7.完善金融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办公效率,在金融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为了实现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国家宏观经济及政策部门要为金融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金融业也必须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参考我国金融信息化的现状、建设目标和任务,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战略主要包括:

  1.在国家的层面上,应当建立坚实的国家宏观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快系统化的金融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

  金融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金融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更需要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良好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适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美国等金融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金融信息化的相关立法建设,比如仅仅是在征信方面,美国就有16部法律,用来支持依法征信。在技术环境方面,建立统一的认证和数字识别中心,制定网络连接的统一接口标准,实现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完善的系统化的金融信息化基础环境为金融企业的相互合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后续的发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借鉴各国建立国家信用体系的经验,在不断完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做好以信贷征信体系为重点的社会诚信建设工作,尽快建立我国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促进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为经济和金融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促进独立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信用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大对失信的惩治力度。建立信用体系主要的难点在于达成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银行、公检法、海关、税务、保险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需要统一标准、步调一致,而一旦达成共识,初步框架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长时间。所以对于建立信用制度的模式,可以借鉴欧洲推行的政府主导、联合个人模式以及美国的政府制约与规范的民营企业运作模式。在初期更多的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建立企业与个人信用档案、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之后逐步向企业经营模式过渡,充分利用信用等级评定系统,以提高效率。

  3.在技术层面,要集中力量依靠科技攻关突破金融信息化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金融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大大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水平、金融服务与创新能力。

  金融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科技攻关,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这些关键技术包括:金融行业跨平台网络互联技术,金融信息标准化技术,共享和处理技术,金融信息系统综合和集成技术,网络化的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防范技术,金融信息风险评估技术,金融信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技术,金融信息安全技术等,二是加紧制定金融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大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金融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三是实现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金融服务综合化和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四是促进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金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金融系统进行金融风险预警于防范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工具。

  4.在金融行业的层面上,应当完善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

  主要包括尽快运用标准化原理,确定金融信息化所需的各类标准并逐步研究制定,最终统一形成完善的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改造金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开放、强健、安全、可扩展和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系统,实现对金融系统的动态、智能化监管,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鼓励金融服务提供商(FSP,FinancialServiceProvider)发展的同时,规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市场运作。此外,还必须根据金融行业实际发展的需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并组织对相关关键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攻关。

  5.积极推进数据大集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虽还未实现集中式管理,但中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金融企业主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比如中国工商银行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36个计算中心合并为南北两大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的各项业务,同时完成海外分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行海外分行业务的集约化处理,以充分发挥全行国内外业务的整体优势。

  6.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大集中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就自然提上日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7.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健全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

  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建设一个开放、安全、可扩展和高效能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能够支撑混业经营、联合监管、跨国经营环境下的实时、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动态监管,可以实现本系统、跨系统、跨行业的系统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实现金融业务直通式综合处理。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另外,健全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加快支付领域的创新步伐,完善电子支付服务系统和电子资金清算服务,不断发展以现代化支付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金融基础设施。

  8.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防范。

  尽管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差、信息基础严重依赖国外、设备缺乏安全检测等等信息安全方面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研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国内各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9.金融企业应当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并实施配套信息化管理变革。

  首先金融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信息化在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看待信息部门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进行信息化管理体制调整,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应变的信息化运行机制,培养一批复合性科技人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项目的管理;此外,还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智能化。

  总而言之,金融信息化是社会经济与金融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长期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螺旋上升运动的历史延续,深刻体现了与时俱进性的特征。金融信息化的实质就是金融现代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业在短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即将面对的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业必须在良好的国家、金融行业和金融企业的信息化环境下,以信息技术支撑其发展和创新,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双重压力下迎头赶上全球金融发展的潮流,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永立潮头。

  参考文献:

  1.谭荣华:《金融信息化专题第二讲课件》,2004年9月23日。

  2.杂志编辑部:《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战略任务》,《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第6期,第14-19页。

  3.杨有振,侯西鸿:《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与战略》,《金卡工程》,2004年第9期,第55-56页。

  4.陆小斌:《向金融信息化深度和广度进军》,《金融时报》,2004年11月20日

  5.张卓其:《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与创新》,《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第8期,第56-59页。

  6.杂志编辑部:《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第6期,第11-13页。

  7.谢赞恩:《中国金融信息化二十年》,《互联网周刊》,2004年第9期,第54-55页。

  8.李巍军:《金融信息化与信息安全》,《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第9期,第42-45页。

  9.杂志编辑部:《国内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第6期,第6-10页。

  10.新华网:财经频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8200.html

更多阅读

沼气发电工艺项目建设的难点及处理措施 微型沼气发电机

沼气发电工艺项目建设的难点及处理措施1、沼气发电工艺工艺概述畜禽场鲜粪通过上料系统投入厌氧消化器(或在计量池内混合后泵入厌氧消化器)。畜禽舍冲洗水汇集到计量池,直接泵入厌氧消化器的前部,在消化器内搅拌装置作用下,配置成高浓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八大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党建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企业如能在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

声明:《2016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为网友我横刀向天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