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或市场操作的依据。任何人据此以进行任何市场决策或投资操作等行为者,风险自担!
内容导读:有些人想趁通货膨胀之机利用价格恐慌而投机性涨价,这是一个新的危险信号。通货膨胀出现了新的苗头,可能给中国政府打击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增添新的麻烦。加息等货币政策继续从紧预期与土地政策从严执行预期交织在一起,对房地产预期尤其房价走势预期,无疑将形成进一步打击,加剧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形成的一致看跌观望,房屋交易可能更萧条。本已“闹钱荒”的房地产业可能更缺钱,行业洗牌将加剧。已经步入下降通道的房价,可能因加息预期而进一步走低,尤其是非别墅等普通商品房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各国相继加息应对通货膨胀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性高油价、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游荡在全球经济和全球资本市场周围的幽灵,尤其今年上半年以来,正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一如中国经济影子身份的越南及其他部分亚洲国家的经济形势已恶化,向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2007年以来,越南的股市下跌幅度高达60%以上,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幅度也高达50%以上。2008年1-5月,越南通胀率约为19.1%。5月份,越南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5.2%,创10年来最高纪录。于是,越南货币财政政策双从紧,迄今利率已经上调到了14%以上。
继越南等国相继加息后,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近期已开始频频加息,令全球经济的加息氛围愈演愈浓。
6月底,印度突然大幅加息50个基点。台湾地区也宣布连续第十六个季度上调基准利率,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继建银亚洲和星展银行已经率先分别加20和10个基点后,6月25日,排名香港按揭市场第二位置的恒生银行(据经络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现楼物业按揭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中银香港、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星展银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1%、15.1%、12.3%、6.8%和4.9%)已经将非熟客之新按揭申请者的按揭利率上调0.25%至实际利率2.75%。6月30日,香港按揭市场排名第一的中银香港宣布上调新造按揭利率25基点。工银亚洲也宣布将按揭利率上调至2.75%。7月2日,花旗银行在香港业务也宣布调高新造按揭利率25点。富邦银行和永亨银行也宣布上调按揭利率。7月3日,汇丰银行也已宣布将新造按揭利率上调25基点。7月4日下午,香港东亚银行宣布自7月7日起上调按揭利率0.25%。至此,包括渣打银行、中信嘉华、永隆银行等也均已加息在内,总计占香港按揭市场份额超过70%的主要银行,均已全面上调按揭利率,只有少数小型银行没有加息,但也是在踌躇之中。
在亚洲之外的欧洲,欧盟的加息已如期而至。
在通胀风险急剧上升的压力下,6月2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6月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不变。这是美联储自去年9月连续七次降息后首度改变降息政策,维持利率不变。
虽然美国不再减息,但由于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相比5月份的3.7%上升0.3个百分点,目前已达4%,已是欧洲央行设定的“小于2%%”的目标的两倍,欧洲央行已经加息。继6月26日欧洲央行总裁特瑞谢在欧洲议会报告时表示欧洲央行对通货膨胀正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及其稍早之前曾暗示欧洲央行可能在七月升息后,7月3日,欧洲中央银行立即如期决定加息,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现行的4%提高至4.25%。这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在顶着其他央行的压力之下首次加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会跟进加息?已引世人关注。
中国通货膨胀出现了新的危险信号
事实上,中国经济正遭遇通货膨胀这只猛虎,中国决策层正骑虎难下。
5月份,虽然CPI增幅由4月份的8.3%回落至7.7%,消费者预期指数提升了0.4个点至97.0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了0.3个点至94.3点,不过,由于物价仍运行高位,5月的消费者满意指数在微升至90.2点后仍远低于去年同期。
今年1-5月CPI平均高达8.1%(今年2月最高值达到了8.7%,为近12年来高点),而去年同期只有4.8%。而且,下半年CPI反弹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说明中国的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处于全面较高通胀的境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继续走高,将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每吨调1000元人民币,调幅最高达18%,为历来单次调整最大的一次。
按照海关总署最新数据,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比例达52.3%。今年 1-5月,我国进口原油7597万吨,增长12.7%。进口原油均价689.9美元/吨,上涨64.1%。而石油价格上涨首先会影响交通运输行业成本进而影响到交通运输价格,进一步渗透地直接带动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资料成本发生变化,就可能把CPI和PPI进一步推高上涨。
最新出炉的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在线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降至历史最低点。有77%的中国在线消费者对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感到担忧,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
6月23日,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全球趋势主管汉斯.蒂莫在北京表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提防第二轮通胀的到来。
6月24日,在全国政协“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代表国家统计局通报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通报全文)。谢鸿光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1%,比上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
全球普遍认为,CPI达到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达到5就意味着重通货膨胀。所以,2007年央行的底线是不能达到3,政府工作报告对CPI的空子目标是比5稍低点的4.8。欧洲央行马上对CPI做出了加息的反应。虽然有人预测6月份的CPI可能降低至7.1,但依然是具有高危险信号的高位。事实上,今年的CPI一直很高,虽然5月环比有所降低至7.7,但1-5月的CPI平均值高达8.1。即使6月的CPI下落至7.1,但将之放到上半年的平均中,即1-6月的CPI平均值依然会达到8左右,甚至还可能略高于8。尤其是,油电调价,并有多行业或企业释放了上调产品价格的信号,很可能7月份的CPI再回升,下半年通货膨胀很可能反弹。即使不反弹,全年的CPI离国务院的目标4.8相差很远。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门相关人士透露,根据其目前掌握的数据分析,虽然6月份CPI比5月或会略有下降,但下半年反弹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8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5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49个大、中、小城市1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600份)显示,当季有45%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这个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
7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形势跟踪分析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下半年CPI仍将面临较大上涨压力。2007年,我国GDP增长11.9%,连续5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虽然增长速度趋缓,但仍然高于2003年至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速。当前我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全球性通胀输入的压力仍将持续。今年下半年,应继续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在总体上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做好价格调控工作,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稳住通货膨胀预期,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和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此外,今年1-5月就新增外汇储备2670亿美元,央行为此需要向市场发放18000多亿元人民币。银河证券7月9日发布统计报告也称,经测算,2002-2008年流入我国的热钱总规模为4807亿美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流入的热钱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3%和6.5%,2004年则达到13%。2005年后,在人民币升值和资产收益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下,热钱流入出现加速趋势。2005-2007年热钱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分别达到30.7%、33.9%和44.5%。2005-2008年流入我国的热钱达4593亿美元,约占同期新增外汇储备的40%。今年1-5月,在假定热钱增长速度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相同的前提下,流入的热钱为1196亿美元。
如今,全球性通胀输入的压力仍将持续,正通过外部输入与工业成本转嫁等方式使中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严峻化。“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指出,尤其是,有些人想趁通货膨胀之机利用价格恐慌而投机性涨价,这是一个新的危险信号。通货膨胀出现了新的苗头,可能给中国政府打击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增添新的麻烦,因此,这是政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而加大了中国政府出手打击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和现实必要性。
6月24日,中央政府对打击通货膨胀再次释放了系列重要信号。国务院温总理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坚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市场和物价的基本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
这些,尤其是温总理讲话中使用了“坚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这一明确措辞,传达了中央政府的坚决态度和即将出台更强硬宏观调控政策的信号。也说明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采取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预期,强力打击通货膨胀,已成为了。只是,已经错过了趁早强力打击通货膨胀的机会之后。如今,正在打击通货膨胀与防止经济下滑之间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骑虎难下的中国会不会适时加息
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到底如何?
按照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本月17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可以预知的是,通货膨胀率形势无疑将不容人乐观。中央政府势必在强化已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出重拳打击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几乎难有松动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最近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本来就需要调整。2009年,才是中国经济真正调整的开始。如果没有短缺,竞争也充分,企业面对成本上涨,要么倒闭,要么减少利润。在经济还没有过度调整苗头时,没必要松动政策。
为了打击通货膨胀,随着公开市场操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对冲成本不断上升,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以及操作范围相对狭窄,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加大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力度。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07年至今的17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上调后,尽管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可在M2在保持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高增幅下,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股市、房市泡沫泛滥岌岌可危,人们对持有金融资产怀有恐惧心理,物价越来越高,通胀形势尚无明显、长足缓和的迹象,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没再加息而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是因为,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都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但这两大货币政策工具在调控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是信贷总量,加息调控的是信贷流向。
2007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之前的2.52%提高到2.79%。随后,在长达17个月的时间,尽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多次提到要让利率“转正”,而实际上利率水平始终落后于通货膨胀,而且越来越负。
2007年,为了抑制通胀的上行,虽然央行曾6次加息,但在利率早已为负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一直未能及时加息,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
进入2008年,实际利率负水平已惊人。目前,2008年上半年1-5月CPI为8.1,对照现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3.93%(税前4.14%)计算,一直是明显的“负利率”居民储蓄净减少超过4个百分点的损失。
“负利率”扭曲了资金价格,直白地告诉公众“目前已是通货膨胀”,将加剧资金供需关系的失衡,极不利于改变通货膨胀预期,极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货膨胀,不但使得贷款者可资金成本地使用贷款而可能造成投资过热,更直接损害储蓄的未来购买力。加息,有利于通过提高对货币未来购买能力的预期,降低通胀预期。而且,中国目前的现实利率。离“转正”有着高达4个百分点的较大空间,有利于加息政策的灵活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六月中旬在参加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时表示,通货膨胀依然是央行最关心的问题,反通胀货币政策仍大有可为。
6月20日,周小川在与美国商界领袖会晤之前对记者表示,他并不赞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通胀会减缓的说法。考虑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会对CPI构成一定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措施以抑制通胀。
6月30日,周小川进一步明确表示,热钱只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货币工具时拥有多种选择,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等等方式。尽管投机资本的流入令人担忧,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当被问及在中国是否有调节利率对抗通胀的余地时,周小川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在防止经济回落和打击通货膨胀之间哪个更迫切更重要?中国人民银行肯定要在其间做出权衡、比较后来决定未来与否加息及如何加息。
从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所表达出来的意志和种种迹象来看,显然打击通货膨胀要重要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不久前曾指出:“当前的问题显然不是经济增速回落,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就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
目前,虽然中国经济已经迫近“滞涨”状况,各地一些企业因成本上升又遭遇银根紧缩而已经亏损加大,但可能造成经济“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通货膨胀。进入7月,短短6天内,4位中央领导在5个经济发达的外贸型省份进行了经济考察和调研,说明目前在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不利情况下经济运行出现了超乎预期的情况。国务院温总理4日至6日在江苏、上海进行调研,国家习副主席4日至5日在广东调研,国务院李副总理6日至8日在浙江调研,国务院王副总理3日至5日在山东调研。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关注,尤其是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企业倒闭现象的关注。在长三角,许多企业正面临半停产、停产乃至倒闭的窘境。在珠三角,据广东省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家,增长12.7%,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6.0%;同时企业亏损额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一个重点案例是,在号称世界加工基地的东莞,在每年分别有17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的商品直接和通过香港转销美国的东莞,由于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上升,正掀起企业“集体倒闭潮”。2007年底,仅东莞的虎门一个镇就倒闭了200家企业。2008年一季度,虎门镇企业倒闭现象比2007年底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如果仔细解剖这些重点区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当不难发现,除人民币汇率升值之外,正是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造成了企业倒闭。“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就说明,除人民币汇率升值之外,正是通货膨胀等成为了迫使中国经济可能下滑的主要原因。打击通货膨胀,当是防止经济衰退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
这样看来,中国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但应该仔细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加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做出最好的决策。
事实上,国内通货膨胀形势已经严峻,存贷利差正进一步拉大,这就必然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加息。
中国应暂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侧重适时加息
如今,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众多国家已经加息,整个国际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尤其是,美国宣布不再减息,欧洲央行已于7月3日宣布加息,利于中国加息的国际环境和机会已经到来。
中银国际在6月底出炉的一份报告中称,燃料价格上调将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7.2%,中国的通胀前景不容乐观。该报告指出,对抗通胀仍将是央行的重要调控目标,回笼流动性以及汇率升值仍是主要手段,不过中国实际存款利率严重偏低。因此,未来适度加息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为回收流动性,遏止热钱流入,防止通货膨胀情况加剧,理论上还存在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不过,事实上,刺激热钱流入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可能大幅度上涨预期。更由于目前一些地区一些工业企业因贷不到款而面临倒闭的困局或已经倒闭等原因,“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下一步应暂时停用或少用对打击通货膨胀效果不佳却导致各行业企业大面积遭遇资金链困局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而适时改用加息手段来打击通货膨胀。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7月9日发布报告,也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适时将从紧货币政策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用加息来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胀。
那么,在加息时间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看,距离最近一次加息已有半年之久的7月,或是在错过了以前机会之后迄今为止的最佳加息时机。为兼顾考虑到防止经济回落,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在7月17日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前后,使出不对称式大幅度加息这一举措:上调存款利率0.54个基点左右,而对于贷款利率则上调0.27个基点或者不调。
当然,由于8月份即将举办奥运会等多种原因,中国人民银行也可能推迟加息而不在7月份加息。这样的话,通货膨胀率可能将继续恶化,7月、8月的CPI可能继续回升再攀高,中国人民银行则可能在9或10月进行补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可能会加大,并必须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来打击通货膨胀。
房地产或将进一步深度调整
伴随高通货膨胀,房地产已经较其他产业而率先步入了“滞胀”时期。通货膨胀这只猛虎,事实上正在绑架中国的房地产。
步入2008年年中,对已经开始调整的房地产业来说,确实是正处于一个很关键的阵痛时期。目前已高悬于头顶加息大锤,随时可能落下,使得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前景,变得更加迷茫。这是因为,随着时间进入7月份,如果央行再加息,虽然加息、信贷紧缩等从严货币政策,并非是直接针对房地产而是针对通货膨胀而来,但无疑会给房地产带来不小的影响,使得房地产将进一步深度调整。
而且,进入7月,土地新政“6.30大限”已过,土地领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很可能使得中央政府强化执行已出台的政策,乃至出台新的政策。
加息等货币政策继续从紧预期与土地政策从严执行预期交织在一起,对房地产预期尤其房价走势预期,无疑将形成进一步打击,加剧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形成的一致看跌观望,房屋交易可能更萧条。本已“闹钱荒”的房地产业可能更缺钱,行业洗牌将加剧。已经步入下降通道的房价,可能因加息预期而进一步走低,尤其是非别墅等普通商品房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建议指出,开发商应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而不应意味寄希望于货币政策的松动。
(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办公室0731-4168888转21701;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 QQ:70479688,限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手机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