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10年后金融混业是主流
《投资者报》: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对中国的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10年后,中国银行业是混业还是分业? 郭田勇:混业经营成为现实,既是国际惯例,也是国内现实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综合化经营获得重大突破。通过与客户建立错综复杂的业务联系,使双方关系愈加牢固,成为探索盈利多元化、客户服务专业化的契机。体现在银行的经营业绩上,就是混业经营为银行拓展客户注入了活力,从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银行是最讲究规模效益的行业。
《投资者报》:现在,各家银行都声称要向"零售银行"转型,特别是招商银行。你怎么看? 郭田勇:到了2018年,各家银行的经营特色日益明显,整个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将会向细分市场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各自的客户群和有特色的业务,建立银行服务品牌。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将得以深入拓展,在银行的盈利结构中,贷款等资本性业务的地位将下降,而非资本性业务地位将上升。越来越多的利润将来自增值服务。 中间业务不会耗用银行的资本金,在资本充足率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越高越好。由于零售银行业务产生中间业务收入的能力较强,因此,零售业务的高下间接决定了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 《投资者报》:10年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是什么水平? 郭田勇:届时,"引进来,走出去"机制更加完善。设立分行、同业间购买、兼并日益发展,成为日常现象发生在银行界。"国门"的界限逐渐模糊,壁垒逐渐消除,各大银行的海外网络将遍布全球。 《投资者报》:在风险控制上,内控与监管预计会有哪些变化? 郭田勇:风险监管的内外约束更加成熟,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尤其从外部监管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面对各国制度的缺失和信息的不对称,未来的监管或将出现有形或无形的"超级监管",即一国放弃或放松对本国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而由某一共同的国际监管机构来统一协调管理。(华强)
更多阅读
千村整治工程示范效应 郭田勇 高盈利的示范效应
与津津乐道于学术推演的经济学家们不同,郭田勇思考更多的是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或许与其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金融实务的工作经历有关。
郭田勇:未来金融业的发展
导语:金融危机以后探索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首先还是要强调稳健,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和推动金融创新。关键是金融创新一定要在风险总体可控的框架内来进行。 首先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卓越理财》在理财类杂志中在我看来是很出众的
郭田勇:从“摸错门”的职员到银行业专家
北京初冬的午后,阳光依旧灿烂,对郭田勇教授的专访,就在这个午后进行。 获得“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学位的他,不仅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还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亚洲开发银行高级顾问
郭广昌:关键找到分业混业的优缺点及解决办法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在今日举行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指出,分业混业各有优缺点,选择哪个不是最重要,关键在于你要分析分业混业各自优缺点,在选择之后同时找到解决方案。 “专业行,混业也行,关键是采取哪一条路都行,哪
金融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之浅析(一)
混业经营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实行了金融混业经营。然而,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破了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实行了严格的金融分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