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到底在怕什么?任志强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说,焦虑中国政策出现扭曲,焦虑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向上,焦虑价格管制,焦虑宏观经济持续下滑。一句话,焦虑中国经济重回行政主导之路。
任志强说的没错,但他改变不了房地产的整体趋势。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当初托庇行政而生的厚利行业,如今因为行政七伤拳受到重创。行政荫庇下的市场,最后总要付出代价。
房地产业情况不妙。连上海都量缩价跌,内中环间房价开始下挫,市中心某些楼盘降价,深圳更是一地鸡毛。中国房地产协会(下称中房协)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这两家房地产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他们已经将不少地产商的政策建议与情况反映汇总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但消费是“政府不可能立即出政策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困难”。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称,国务院不可能认可包括放松信贷、降低流转环节税率、刺激消费等建议诉求中的任何一条。
不救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下挫没有影响到全局利益,没有影响银行安全,银监会与发改委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有市场之外的理由,房地产已经成为上轮扩张经济时期的社会命门,成为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稍一不慎,将会引发社会反弹。房地产业既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就让他们独自消受吧。
如潘石屹逆势宣布涨价者是少数——潘的公司从去年上市,现金流不成问题——多数企业必须顺势而生,万科作为降价大王开始在上海率先降价,万科金色雅筑降价30%,万科在忠实地实行半年报中“现金为王”的政策。降价是促销的常用手段,其背后是房地产从投资品向普通消费品回归的历程。房地产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桥梁,美国的房屋抵押形成了几十万亿的消费信贷,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工具,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被一把利刀,切断与投资、金融市场的联系,让他们回复到消费品的真相,与家电业、钢铁行业为伍。
降低房地产价格有三大目的:顺应民意,提振房地产外的消费需求,降低通胀、为整体经济降温。如今第一、第三大目的实现,但提振消费需求却难见起色。事实上,房地产与内需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房地产下挫意味着宏观经济降温,也意味着财富效应减少,其他消费将随之而降,而不是随之而兴。
房地产市场要挤出泡沫,过高的增速是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可持续;房地产市场也不能下跌数年,拖累整体经济至无法挽回。如果说,今年万科等标志性地产商还能依靠降价回笼资金过冬,如果明后年持续大幅下滑,就是所有房地产业、包括相关行业的灾难。宏观调控,必须遵循软着陆的原则,过犹不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除非我们能够把房地产的定价系统彻底与投资市场隔绝,将土地也按照家电价格定价、将房地产企业赶出投资的一级、二级市场,不然,资产品定价模式总有一天会回潮,只不过,换了一拨得利者而已。
任志强表示:去年3万亿的销售量,如果下降10%,就是3000亿,如果下降20%,就是6000亿,这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和它带动的其它消费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数字。我们还是希望它保持相对平稳,并不希望它的价格迅速出现报复性反弹。任志强没必要撒谎,一方面他借壳成功、身心舒泰,另一方面,价格报复性反弹,将使市场省略优胜劣汰的排毒过程,优秀的、现金流可支撑的开发商失去捡贝壳的机会,不是好事。至于保险资金进入商业房产领域,不过是既有市场行为的延续,商业地产也没降,算不得太大的利多消息。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一样,通过一到两年的下行周期,进行并购重组,恢复价格弹性,才是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