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深思的哲理性问题 值得老板深思的故事



  引用我在新浪博客发表文章【老板对企业发展应有的思考】,“http://blog.sina.com.cn/whlyf520”其中一段,谈到引进他公司成功管理制度有何干扰。其中提起两者不一样性质企业,其企业规模未必相同;他们生产、销售的产品不一定相近;他们各自拥有的人才,可能有很大差异;他们或许有不同国情、地情;各家企业精神更是不一样;;;;;在这些差异前题下,老板如何成功套用他人管理制度呢?企业管理是讲求改善绩效、让全企业、全人类荻得实惠,但,他也像治国一样,要依序、稳当的改善,不能大刀阔斧一干到底,不管是人民也好,员工也好是经不起这种折腾,会产生抗争、对立的,可能未见其利先见其害,这倒失其改善初衷。道家始祖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鱼,不能过度翻动,否则容易破碎,这倒是符合人性发展说法。在此,我举一个故事,解释上述之一(各家企业精神更是不一样),对引进他公司成功管理制度有何干扰,让各位读者参考评论。

  台湾,蒋经国时代,在经济方面最让人称道的是【十大建设】,中钢公司便是其一。中钢公司是值得介绍的案例,全世界的企业人、管理者都知道,国营企业、公务员绩效不如私人企业,主因他们受太多条条框框限制,像管理学葛比定律说的,“中阶管理层只会刻板解決问题、行礼如仪,而不知变迁,因而忽略许多更重要问题,即个人在制度中僵化了。毫无创造力,只知一味适应环境,却不知改变环境”,把这句话形容公务员再适合不过了。但,中钢公司是个例外,他比绝大多数私人企业更具绩效性,值得研究。

  那时台湾没有符合经济规模的大炼钢厂,即整个钢铁行业不具世界竞争力,既无法提升自已炼钢技术、品质等供国家社会使用,也缺训练高级管理人才场所。钢铁属国家、企业重要基础原料,如无法掌握其技术、品质与产出,就无法开发、提升後续产品品质与用途,如精密的工作母机;IT精密产品加工业;战车装甲;深潜潜艇;导弹弹头部;;表示整个国家後续发展命脉皆受制於他国具危险性,因此蒋经国力主建立符合经济规模的大炼钢厂。当时台湾大型工厂不多,管理人才欠缺,找适合有担当的管理者不易,此时经济部官员访得在新加坡,经营纺织业很有成就的赵耀东先生,他具有很好的管理专才足堪大任,并向蒋经国推荐获得任用。 

  赵耀东创立中钢公司,在管理方面主要运用管理方式有二:其一是下放权力,让干部自主管理;其二是鼓勵干部施行参与、沟通模式。由於权力下放自主管理,干部自然承担责任,必须亲自面对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执行,不像往常一样,向上司报告即了事,因此管理力获得快速提升,造就了许多高级管理人才,高管理力人才聚集,致使公司绩效不断成长。由於鼓勵干部施行参与、沟通模式,下属通过参与、沟通了解上司真正期望,同时与会提供改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无形中提升下属解决问题能力,能承担更大责任,部属因而成长,最重要是因每一个人都参与,就会把公司目标当成自己目标努力前进,在此氛圍中,绩效能不成长吗?在参与前,下属认为公司目标是上司的事,和我没有直接责任关系,即使达不成目标也不用我承担责任,我只要被动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就可以,两种氛圍前后相较真是天壤之别。众知参与较能满足部属【社会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娄定律说此三种需要是心理层次的需要,最能鼓动人心,让人无怨无悔努力工作,走上成长之路,这是经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的。中钢公司在此模式中获得极高绩效,并获得荣誉,赵耀东先生具使命感,希望将此成功模式转移民营企业,提升台湾企业整体竞争力,他鼓勵高阶管理层走出中钢,前后数批人才至民菅企业推行此管理模式。但,半年后这些人才开始回来反应,此种模式不适於民菅企业,不到三年时间,这些人才全部走回中钢,无一转移成功例子,为何?经调查发现有一共同因素,“双方企业精神不一样”,即民菅企业主认为,他生产的产品简单,不需要干部太多参与、沟通,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注意什么就可以,再加适时督导,无需冗长讨论。而且让干部参与、沟通有可能损害老板威严,侵犯老板管理权也太没效率,老板说:效率就是企业生命。;下放权力、干部自主管理,对生产有风险,生产这种产品,我比任何人有经验,为何舍近求远,让不如我全盘了解之人去决定如何生产,效率、成本、品质有何保证,况且干部运用他人资产去设计生产,会有当事人的切身感吗?会作最好利用吗?这种管理模式不适合我们企业。

  确实,企业主说的至理,在那特定时间、环境下,要生产效率高、品质好、成本低,干部不如老板。但,管理模式长期不变,企业必定走入关闭命运,为何?拿现在中国例子说,据工商管理部们公布资料,中国企业三年阵亡率超过65%,即现在开100家公司,三年后其中不到35家公司还在营业,如此高的阵亡率说明竞争激烈,企业容易被他人击垮或取代。企业主亲自指挥督导,把一切资源、权力抓在手中,短期内是有较好竞争力,但企业绩效无成长空间,一定有竞争者施行较有绩效性的管理模式将你击垮或取代。原因为企业主把一切权力、资源抓在手中,事必躬亲,企业主必定繁忙易乱,表示你没多余时间思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就像船没有舵一样;相同原因,干部无自主管理权,凡事要企业主鞭策、督导,就不能期望干部主动负责,也不能期望干部有好管理力,企业成长惟一动力来自企业主,就像船只只有老板一个动力,老板来这里,这里就动起来,走了就熄火,明显动力断续不足,一艘没有舵且动力不足的企业船只,行走在企业大洋中,你能期望他航向成长的目标靠岸吗?是有困难。

  企业成功模式不能套用吗?可以。企业管理工具中有不少好模式,有的管理工具像自主管理、参与一样,不能一眼看出其绩效性,需合理执行一段时间才能显示绩效;有的管理工具简单易明,一经解释即了然其绩效性。在这还得引用【老板对企业发展应有的思考】文章中一段文字,经合理化后的【进阶式、模组化管理】,不论企业成长到哪一阶层,都可以套用的模式。既然是模组化,就有一定范围与执行方式,容易引进、套用。既是进阶式,就有可遵循轨迹,当企业发展至哪一阶层,就可以套用那一阶层的模组来管理。如此引进、执行皆有所本,且有益於全企业每一份子,抗争、阻力自然减少,所以容易成功,这就是进阶式、模组化管理重要之所在。限於篇幅无法一次写明道尽,待后续文章逐次道来与读者分享,并请指教。

 值得深思的哲理性问题 值得老板深思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7348.html

更多阅读

老拳师的故事太极拳师的故事 李吉群太极拳师承

2007-03-12 21:22:38 来自: 致(“优先分蛋糕的人”)老拳师的故事(一)李雅轩拳传忠义,刘仲桥慧眼识人李雅轩是四川杨式太极的开拓者。 他给我辈留下的不仅是武艺, 还有生活的智慧。李师武艺高强没得说,他的一些生活故事也是很高明得紧,值得

阅读《李林森的故事》有感 读成语故事有感

这几天在网上阅读了《李林森的故事》感触颇深,李林森用他42岁的短暂生命,书写了一曲忠诚对党、一心为民的奉献之歌,永远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去学习、去感悟、去实践。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们应该向李林森同志学什么、怎么做?李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读书笔记 长征前所未闻

近日着迷于抗战时期的历史,也是偶然机会研读了《纽约时报》原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作的纪实文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为该书作者成功的以西方人的独特视角来完美再现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故事而叹服的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值得

爱之家的故事 爱家的故事

爱之家的故事前言几次提笔都放弃了。其实【爱之家】是我参与最多的事工之一,我是很有理由将这个事工记载下来的。但是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说:“等等,再过一段时间,会有更多值得写的东西,等这个事工开展得更成熟一点再写也不迟。”于是一拖

声明:《值得深思的哲理性问题 值得老板深思的故事》为网友丶叛逆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