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的冲击,在信托业再次出现回响。 “今年以来,实体经济整体萎靡,对信托公司来说,优质的投资项目并不多,证券投资类信托受困二级市场的困局,以及另类投资大幅减少,让信托公司重新把眼光拉回基础产业上。”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在该人士看来,如果宏观环境没有很大的改观,未来一段时间,信托公司的业务将回归到房地产、基础设施、工商等内容,以稳定其业务模式。 数据显示,信托公司和政府合作项目将成为主要趋势,2013年一季度末,信政合作余额达到6500多亿元,出现小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额是距年初以制止地方政府违规为主旨的融资行为463号文发布后首次上涨,诺亚财富分析,下半年,基础产业信托将出现发行规模的反弹,成为信托公司主要业务。 “资金池”业务监管趋严 传统业务逆袭 “其实对我们而言,原来的主要业务也是房地产和基建产品,463号文出台以后,发行规模有所减少,但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并不好,其他公司的信托产品投资渠道受到限制,产品种类较少,反而以这部分业务为主的公司收入相对稳定。”东北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和东北这家信托公司主营业务不同的是,更多信托公司业务则是出现回流。 据wind统计,从投资领域来看,上半年信托公司业务中,房地产信托产品共发行465个,总规模1373.84亿元,规模占比达到31%,重新登上榜首,和去年同期的22.6%相比,上涨了8个百分点。 “其实回归房地产行业,一方面是监管部门放松了对券商、基金、保险等行业融资的门槛,信托公司业务受到挤压,另一方面是信托公司自身创新的业务不多,特别是一些另类投资产品减少,信托公司为了稳定收入只能把重心再次转向房地产和基建。”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说。 而不争的事实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已经再次成为信托公司一大主要业务。 诺亚财富发布的上半年投资策略显示,从2013年上半年的信托业数据来看,以贷款运用方式为主的资金信托仍将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贷款信托占资金信托余额的46%。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是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余额占比分别为26%和9%;2013年一季度这两个领域的新增占比分别为27%和10%,与以往各季度相比,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占比呈上升趋势。 诺亚财富研究总监李要深认为,下一阶段,基础产业信托及房地产信托依然会是信托机构倚重的资金投向。“主要是下半年信托公司和地方政府合作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会增加。另一方面,从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情况看,各省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地方融资需求很大,在此背景下,信托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渠道。”
![影子银行的逆袭:房地产信托规模重登榜首](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75173324970.jpeg)
“信托公司业务回归传统,主要跟当前的金融环境有关。一些信托公司的资金池项目减少,但是地产商有融资需求,地方政府平台的资金压力大,当资金池项目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后,信托公司只能通过实体产品来进行业务转型。”信托网分析师周雪梅说。 在她看来,这未必是长久的趋势,但就目前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所谓的资金池项目,其主要思路还停留在先集资后投资的层面,主要产品为房地产基金产品、基础设施基金产品。 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池的监管正在日益趋严。 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范杰告诉记者,之所以加强监管,主要是信托公司在发行信托产品募集资金时,委托人并不知道信托产品要投向什么项目,其投资信托产品,是完全基于对信托公司能够履行受托责任的信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有些信托公司在投资时候,为了博取高收益将信托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甚至难以制止信托公司将信托资金用于以前的产品兑付,这便产生了巨大的道德风险。” “如果信托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不愿仅向客户支付较低的信托收益率,就会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腾挪资金支付给客户,而这显然是不合规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资金池投资多以开放式基金模式发行信托计划,在发行时未确定投资项目——或投资不特定多个项目,或以组合方式投资(包括投资TOT),并在信托存续期内设置开放期,允许委托人赎回,提供流动性保障,或者一次或多次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单一项目,信托期内设置开放期,允许委托人申购、赎回,并提供流动性保障,实现短期资金投向长期项目。 事实上,对于资金池业务,它解决了融资方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却也加大了融资风险。范杰提醒,要化解上述风险,除了监管层对资金池项目指导外,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托公司也要加强内部控制,严控资金池项目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