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集团是从一家名不见经转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集团公司,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家电产品,集团 CEO张瑞敏也被邀请走上享誉世界的哈佛商学院的讲台。那么海尔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张瑞敏认为这是集团长期有意识地培育和凝聚形成的独特的海尔企业文化是激发全体海尔人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是海尔精神,“真诚到永远”是海尔宗旨,通过科研开发新产品,实现差别化经营。实施名牌国际化的战略,跻身于世界500强是海尔既定的目标,有海尔文化的巨大力量,这一目标肯定能实现。 运通公司是一家刚刚成立二年多的股份制企业,主营是城市公交客运,它打破了北京市公交总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激活了公交市场,它是经过近三年的市场调研和无数次的审批才获得市政府批准的,它提出了不享受财政补贴(公交总一年近10亿补贴),并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经过二年的发展,安排近千名下岗失业人员,上缴税费300多万元,并创造利润600多万元,资产从最初的400万增值到8500多万元。这些骄人的成绩靠的是什么力量?靠的是运通文化,运通员工的共同价值理念。 企业凝聚力大小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凝聚力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凝聚力,它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一种内聚作用,表现为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具体而言,群体内聚 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前提是满足员工的某种需要。需要的满足带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加成员对组织、对群体的归属感,表现为吸引力。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内聚力的基础是满足员工的需要。员工的各种需要有赖于内部得到满足,其物质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通过工资、安全、福利的改善而得到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要则须通过企业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领导方式、良好的企业道德企业风气、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满足,而且还必须尽量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要。而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否则企业凝聚力将无法随着员工需要层次的逐步提高而长期保持和加强。毫无疑问,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应该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本企业内部建设好团队的企业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国有企业面对入关的考验,竞争的焦点在于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