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古以来,吃是人类生存的核心。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是重中之重。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不光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生活质量。
就此,透视整个食品行业,我们很忧虑,从目前看,关注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如:第一:行业潜规则太多
什么是行业潜规则,通俗的说就是行业内都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彼此都遵守的某些行为和做法。通常大家都在习惯性遵守,而现实之中,这些所谓历史遗留问题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三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行业潜规则,这是整个行业的“自觉行为”,当厂家认为这不是个小事的时候,往往这件事还小不了。商家利益的最大化,赢利是排在第一位,至于产品与消费者的健康有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好像并不是考虑主要因素。
如持续六年之久的“解百纳”商标之争还在继续,在整个行业都缺乏创新意识时,众多葡萄酒企业还在默认的潜规则之下争执不休。
那么,在食品行业还存有多少这种思想的潜规则呢?尚不得知,但只是有这种思想的存在,事情还会少aihuau.com不了。从食品行业的发展来看,食品安全危机逐渐从个体向共性发生,从对人体影响小到影响力广发展,如以前的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毒米事件,都是个体现象,而现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则是整体行业,由整体行业引起的食品安全又引发的社会对行业的信任危机。接下来,食品行业又为这种信任危机开始补救,如09年央视广告乳品行业投标的广告费大增,各大乳业纷纷推出放心奶工程。亡羊补牢,是否晚矣?但愿三鹿事件能为整个食品行业来一次“地震”。
第二:整个社会对食品消费缺乏正确舆论导向
2008年4月13日,卫生部发布第4号公告,建议公众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可是这个公告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整个社会对食品健康消费宣传舆论不足,油炸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等食品厂家一味的去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特别是一些垃圾食品电视广告威胁儿童的健康。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宣传还仅仅在一个“口号”之上,实现从“垃圾食品”向“健康食品”的转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国民健康消费意识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第三:制定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任重而道远
如今食品行业的现状是忧国忧民,国家成立食品卫生小组领导小组力处对食品卫生的打击力度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程度。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使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有的同一产品同时有几种标准且检测方法不同的现象,在标准实施和监管方面又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国家标准的制定,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与实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每一个食品企业责无旁贷。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