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袭击全球。从年初贝尔斯登破产以来,美林、雷曼兄弟、AIG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金融市场进入到自1929年大衰退以来最为动荡的时期。为了挽回民众及众多投资者信心,各国政府纷纷出手相救,加强监管、注入流动性,希望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度过难关。
探究此次金融海啸的原因,可以从外部金融环境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自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多次采取降息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放松银根大大刺激了信贷市场的发展。据测算,至2005年为止,全球流动性水平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大量原本不具备房贷资格的中低收入者进入房地产信贷市场,推动了房价一路高企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泡沫。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杠杆受益,逐步放弃了原有的风险管理文化,大量进入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一方面,这种做法带来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为例,在危机爆发以前,其交易杠杆比率已经到达1:30左右,这样激进的经营战略虽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却为日后的危机埋藏了伏笔。另一方面,大量的其它金融机构也被卷入到庞大的衍生品交易中,AIG便因为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高达数千亿美元的保险服务而深陷困境。
中国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并没有做到独善其身。招行、中行、建行等机构先后披露了其在雷曼兄弟破产案所持有的风险敞口。这不禁在拷问中国银行业从业者和监管者们:中国银行业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够有效的回避金融风险的冲击,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和谐发展?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我们自身不断追求卓越的必然!
从外部市场及监管环境的角度看,金融海啸已经大大改变了西方金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金融监管将变得更加严谨。在中国市场,政府监管部门也将会对我们的各项经营活动采取更高的监管标准。特别是伴随着中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的逐步实施,坚持规范、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将成为未来经营中所面临的基本环境。
从内部管理及战略选择的角度而言,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走出去”战略;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要求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更加谨慎小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10月9日,招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马行长在面对记者采访充满信心的表示:通过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和开设美国纽约分行,国际化战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战越决策,就可以在看似暗礁重重的金融海洋中发现未来前进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理解金融海啸对我行的影响,不仅要分析外部市场及监管环境的改变、内部管理及战略选择的影响,更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的角度理解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启示。具体而言,需要认真理解三对关系:绩效与风险的关系、增长与质量的关系、风险文化和人的选择行为的关系。绩效考评是激发工作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我行不断实现增长的重要保证,只有将风险考评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其全面、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单纯追求增长所带来的高风险威胁。在绩效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注重风险管理的经营文化,以人为核心,从前台营销到后台核审,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自觉的对可能形成风险的点、线、面进行监督和控制,凭借有效的风险控制文化基因降低金融海啸所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金融海啸仍然在全球蔓延,我们既身在其中,亦相观而望。认真分析此次金融海啸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笃实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