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一个错误:货币乘数没有使银行掠夺一般公众的财富



为了分析问题,这里先作如下定义:定义央行印制的钞票为第一货币,而第一货币的符号(支票、电子卡等)是第二货币。由于银行的借贷行为,一般公众也会持有支票和电子卡等货币符号,但是由于这里是讨论银行与一般公众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所以这种支票和电子卡等应算作第一货币,以有利于我们的陈述。这种划分是因为一般公众的支票和电子卡等背后一定有等额的钞票作保证,而银行开出支票和电子卡等背后则可以没有现钞作保证。

 

一、            货币乘数没有掠夺公众的财富

 

本人在《货币无偿发放的理论分析》的一文中认为货币乘数的实质就是透支贷款(http://www.xslx.com/htm/jjlc/csjr/2008-03-27-22615.htm ,有关章节见附录1),是银行(商行)对一般公众财富的掠夺。其基本理由是当银行只有1元第一货币,而贷出10元时,则其中有9元只能是第二货币,且是空头支票。但是一般公众由于没有银行这种特有的信用,它只能用第一货币还贷,这样还贷后银行便有10元第一货币,于是银行完成向一般公众掠夺9万第一货币的过程。自然,一般公众手中的第一货币则少9万。这个问题在人民大学经济论坛争论很多次,很长时间,没有结果。这次在“分析下货币”一帖中 (http://www.pinggu.org/bbs/b29i368633p1.html)网友wangfei8126帮我算清了这个账。

 

这里用基本模型说明这个问题。假如银行有第一货币(本金)1元,现在贷出10元给a,自然其中9元只能是第二货币,背后没有现钞作保证。现在我们考察这9元第二货币的流向:a购买b的商品,b得到这9万;b购买c的商品,c得到这9万;……,最终z得到这9万,存入银行。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a要还款9万第一货币给银行的问题,这样a还贷后银行就有第一货币10万,比其原来拥有的第一货币(本金)多出9万。在这里我没有看到z存入银行的9万由于购买关系的确定使它转型了,它不再是第二货币,而是第一货币,因为银行最终必定是要向z支付9万现钞的。这样,a向银行还贷9万第一货币,银行向z支付9万第一货币,二者正好抵消,如是银行拥有的第一货币不能增加,还是1万。

 

二、            货币(纸币)应该无偿发行

但是《货币无偿发放的理论分析》一文中主要观点——“货币(纸币)无偿发行”没有问题。我们的有关理论说商行贷款行为是发行货币,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与央行发行货币的行为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一方面央行是唯一拥有印制和发行货币的机构,另一方面商行也能发行货币,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个人认为:一、我国是不是在翻译是出了问题,没有区分两种不同的发行?二、还贷行为明显没有纳入已有金融理论考察范畴。显然,如果商行的贷款叫做发行货币,那么贷款的逆过程——一般公众的还贷行为就一定是反发行货币。从上面模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商行的借贷过程中不可能给一般公众增加一分钱的,何来发行货币?三、商行借贷行为的本质是将一般公众的闲置第一货币集中起来,再贷出去,这个过程不改变系统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但是改变系统的流通货币量(货币流量)。在这里说发行货币从何谈起?

理清上述关系再谈央行是如何发行其印制的货币的。从价值理论上看,由于纸币的面值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它如果想金属货币一样按有偿方式发行(即购买方式发行),则央行在发行它时必定大发其财,是对一般公众财富的掠夺。这样央行的中立性无法保证,它总会倾向于多印制货币,于是通胀的总根源没法铲除。

当货币是有偿发行时,由于央行归政府管,那么政府会总是倾向于多印钞票,大势掠夺百姓。这个原则在国际上也是通用的。当一国货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时,那么它就会大势印制货币,完成对其它国家的掠夺。显然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总是被通胀所包围,美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后美国人也就大举借债消费,子吃寅粮。美国人根本不担心没有钱花,也不担心不能还贷。个人认为当今经济危机总是表现为金融危机,其根源就在于货币的有偿发行和乘数贷款。

三、            货币无偿发行同样有问题与统一世界货币的可能性

货币无偿发行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这个问题是货币无偿发给谁的问题。作为理论要求货币的无偿发行应该是均匀发给系统每个要素,但是这点在实际中基本不可行,所以只能有选择地发给一部分要素。显然,货币无偿发给那些要素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这里只是支出,如果货币总是无偿发给某些要素,则这些要素就会营养过程,从而导致系统不均衡。目前世界各国央行发行货币的行为几乎都是绝密的,但是从能观察的事实看,央行印制的货币几乎都是无偿发给政府和商行,而没有发给一般百姓。一个直接的推理是,如果央行是真的按借贷方式与商行打交道,那么商行一定要还钱,这样央行每年因经济增长而多印制的货币不可能真的发行下来,则百姓手中的货币存量不可能增加。商行的死账是收不回的,这部分货币也是无偿发行货币,但是货币能正好等于央行每年增加印制的货币吗?如果不考虑死账这个事实,那么:目前展现的货币发行方式的长期存在是导致百姓相对越来越穷,而政府和商行越来越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总是倾向多印制货币的根本原因。同理,这个原则在国际上也是适用的,是美国越来越富,其它国家越来越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倾向多印制美元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能保证货币是无偿且均匀发行给系统,或者是发行给贫穷的地方,则发行者就会中立,进而我们就能在国际上统一货币,比如由联合国来印制世界货币。相反,只要货币是有偿发行的,则世界统一货币的希望总是微乎其微。

 

附录1:

 

 更正一个错误:货币乘数没有使银行掠夺一般公众的财富

(二)货币乘数等于透支贷款吗?看来我们有必要检查货币乘数原理。为了从新的角度检查这个原理,这里创造两个例子,通过对两个例子的并列分析我们能看清货币乘数的实质是什么,不是什么。

(1):商行有原始货币存款1万元(本金为0),现在A从商行借出这1万元,但是没有买商品,又存入商行,于是商行又有1万存款,这样商行可以再贷出1万。A再将贷款存入商行,……最终共存款10万,共贷出10万。

(2):商行有原始货币存款1万元(本金为0),现在A从商行借出这1万元,但是买了B的商品,B再将这1万存入商行,于是商行又多1万存款,这样可以再贷1万给C,……最终共存款10万,共贷出10万。

上面两个例子的区别是,(1)中的贷款没有兑换商品,而是贷出后直接存在商行;(2)中的贷款买了商品,由卖商品的人再将贷款存入商行。显然,在商行的存款和贷款额度上两个例子都一样的,似乎都符合货币乘数的基本原则,那么是不是两个例子中都有货币乘数呢?显然,在(1)中后来的9万元存款是虚的,因为这9万的最终所有者是商行,不是一般公众的原始货币,是用商行的钱存在商行了;在(2)中后来的9万存款是实的,因为这9万的最终所有者不是商行,而是B、C、D……,是一般公众的原始货币。这就是说(1)的10万存款只有1万是原始货币存款,另9万存款是虚的,不能构成一般公众的原始货币;(2)的10万存款中都是原始货币存款,虚存款为0。

那么,这两个例子中哪个能算作是货币乘数?据个人掌握的知识,(1)能算作是货币乘数,(2)不算。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看看(1)中的问题了,既然(1)中没有发生货币兑换商品的行为,即货币没有出银行的大门,那么它是如何增加流通货币量的?相比之下(2)中发生了货币兑换商品行为,增加了流通货币量,但是这又能算作是货币乘数吗?

也许(1)中过于抽象,掩埋了“贷出额≤存入额”的基本原则,所以再将(1)实际化一点,假设是A从甲商行贷款再存入乙商行,B在乙商行贷款存入丙商行,……最终各商行总存入10万,总贷出10万。现在A、B、C……突然全部取出按乘数增加的存款买商品(也可理解为提取自己的贷款买商品),自然共取出存款9万,于是流通货币量突然增加9万。可见,按乘数原理的确能增加流通货币量,但是:一、此时流通货币量增加取决于“突然取款”,而乘数只是限定“突然取款”的最大额度;二这个途径不能增加一般公众的原始货币量,因为这9万是借的,等它流通一圈后它是要回它的主人——商行那儿去的。

自然,由于一般公众没有银行的特有信用,不能因为向银行借的是支票,也开张支票还给银行,所以还贷的货币必须是实的,必须是现钞,于是还贷后商行的本金也不再是0,而是9万。这就是说商行按乘数贷出多少它的尽收益就是多少,利润率=∞(因为印制支票的成本比印制现钞的成本还要低),这是活生生的掠夺。

同样,多数人不能接受这种掠夺,因为他们发现一般公众向银行借的支票同原始货币有完全一样的购买能力,没有发现谁因此受害。这种掠夺从分配理论上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在分配理论下,所有商品交换行为的实质是分配财富的行为,那么在社会总财富一定的情况下,银行分得财富突然多出9万时,则必定是一般公众分得财富少掉9万。这在价格表现为劳务和商品的价格偏低——即商品兑货币的能力降低,只是由于劳务和商品的数量量巨大,价格的这种降低被摊薄,我们很难察觉到。我知道,由于分配理论在经典理论中缺失了,多数人一时不能接受这种描述,所以下面按经典理论模式颇析这种掠夺的过程。

我们不妨直接追查贷款者还贷的钱是从那儿来的。显然,如果贷款的货币兑换了商品再归还银行,这不是货币乘数,而是银行贷出的货币流通了一次。如果贷出的货币在银行内部打滚,没有兑换商品,那么一般公众就只有用原始货币来归还这9万贷款了(不是退贷),没有别的选择。由此不难看出,还清贷款后银行突然增加的9万是以一般公众的原始货币减少9万为代价的。有人批评这种分析有违常理,因为贷款者可以用其存在银行的贷款来还贷,而非再去借其他公众的钱来还贷。这种批判没有看到用存在银行的贷款来还贷的实质就是退贷,退贷便以为着乘数的基础消失。所以,这里的分析并没有违反经典给定“借了存,存了借……”这个模型,如果还贷上有违常理,那么一定是模型本身有违常理。

可见,货币乘数只是给银行自己创造了货币,没有给一般公众创造货币,而且还必须以一般公众系统的原始货币作同等的消失为代价。这与透支贷款没有本质区别,是对一般公众财富的掠夺。

显然,如果不是疯子,没有人会干“借了存,存了借……”这种事情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借了存,存了借……”是精心设计的,在于掩盖货币乘数背后的掠夺性。透支贷款是:如果商行吸收的原始货币存款为1万(假设本金为0),那么由于信用保证,商行在发放贷款时可以不支付现钞,而是支付现钞凭据——支票、电子货币等第二货币(一网络学者在其双种货币一文中称现钞是第一货币,支票、电子卡等是第二货币),这样在“一般公众通常不会取出其全部存款,贷款者通常不将贷款全部兑现成现钞”的条件下,那么商行就可以贷出1万以上的第二货币。这里仍假设透支贷出9万,显然在“一般公众通常不会取出其全部存款,贷款者通常不将贷款全部兑现成现钞”这个条件下,这9万第二货币与现钞有完全同等的兑现能力,贷款者和其他公众不会对这9万第二货币有任何不信任。于是货币同样被创造了,货币同样乘数了。但是这个货币在本质上是商行为自己创造的,因为贷款者还贷后商行自己的本金就是9万,而非0。

实际中的透支贷款并非一定是这么明目张胆,有其难以克服的客观依据——即流量依据,主要是贷款者往往不会立即将其贷款全部用完,而是放在银行。自然在银行的存款账目上就表现为存款增加,于是银行可以再增加贷款量。实际的银行业务是流量问题,是存款流量、取款流量、贷款流量、还款流量四者间的平衡问题。我们很难保证流量间平衡像存量间平衡那么精确,它总是有很明显的误差。

 

(三)货币乘数的危害。但是这种误差不代表银行不有意透支贷款,必竟透支贷款的收益太丰厚。很明显,当我们经济学以“借了存,存了借……”这种违背常理的模型来设计货币乘数时,很难说这不是理论与银行的合谋。

透支贷款或者货币乘数的实质就是:贷出的是空头支票,收回的是彩色现钞。它给我们经济活动带来的坏处是:一是加速加剧经济波动程度。这主要在于乘数贷款后流通货币量会增加,出现通货膨胀。但是这些贷款是要还给银行的(假设5年后还贷),这时流通货币量就会减少,出现通货紧缩。由于贷款和还贷是流量的,这样要保证还贷时不出现通货紧缩,就得同时增加乘数贷款来冲销。个人没有研究这个流量平衡问题,从粗略的逻辑推演上看,这种冲销将会产生正反馈,导致流通货币量无限增加。自然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们只有接受通胀——紧缩——通胀这种周期性金融动荡。二是加速加剧贫富差距。当银行通过乘数不断为自己创造货币时,这杯美酒就不会只是银行独饮,而是一大帮有权有势者共享。共享的方式可能无法统计,但是加速加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则是必然的结果。乘数贷款在国际上是富国掠夺穷国的一个重要的有力工具,很明显对冲基金就是专门为有钱人制定的第二货币乘数原理,它的实质就在于第一乘数不能满足掠夺的欲望,所以再添加第二乘数。美国次贷危机也是在于这一点。当初由于信贷规则的限制,乘数小了,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所以便推销次贷,让没有钱没有还贷能力的人的也贷款,于是乘数大大扩张。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美国银行现在真的亏了,它是很难亏的,因为他们贷出的是空头支票。比如乘数是100,那么银行只需投入1元就能收回100元。这样如果次贷危机中即使有98%的人不能还贷,那么银行还有100%的利润。实际中,银行连同我们的经济学家大叫亏了,要倒闭了,我们很难排除这不是他们的合谋和无病呻吟。他们这么叫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威胁政府,迫使政府掏钱补贴他们。

国内的强势者利用货币乘数掠夺弱势者,国际上的强国则用货币乘数掠夺弱国,而我们的理论界则为货币乘数顶礼膜拜。美国的经济学家膜拜货币乘数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是掠夺者,我国的经济学家膜拜货币乘数是为了那般?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神经病人是医生,医生是神经病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6643.html

更多阅读

刘植荣:适合中国的货币乘数模型

适合中国的货币乘数模型作者:刘植荣不久前,一家金融机构高管撰文称“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这样表述并不正确。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是简单存款乘数,它是基础货币所能创造货币的倍数的最大值,它帮助初学者理解货币创造过程,但不

错误:curses.h: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我之前在make一个模块时,出现的错误:[dxt@localhost mon]$ make`opts.sh compile` -g sys_flx.c在包含自 sys_flx.c:5 的文件中:../publib/def/public.h:15:20: 错误:curses.h: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sys_flx.c:29: 警告:返回类型默认为 ‘int

声明:《更正一个错误:货币乘数没有使银行掠夺一般公众的财富》为网友一川烟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