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美国的“强大”背靠的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本化能力。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这种资本化带有强烈的投机色彩:
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华尔街发明了许多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只有设计它们的人才明白它们究竟是什么,很多产品被投资银行包装得很光亮,一些不知道这些产品的人盲目买进,却不知道有多大的风险。2003年,巴菲特指出,金融衍生品,这些几乎没有人能弄明白的工具是“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格拉斯曼说:华尔街其实就像是以前的蛮荒西部。几个牛仔聚在一起发明一种工具,经过市场验证能够赚钱,就能够大行其道。樊纲则用一个比喻阐明了他的观点:围绕着次贷而开发的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是一个在一筐烂苹果外面做了一层层非常漂亮的包装,然后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钱。等苹果彻底腐烂,把箱子浸透的时候这个危机就爆发了。
为大规模的投机上保险:AIG是“信用违约交换”(CDS)主要卖家,这种契约为公司债和抵押证券相关的资产提供违约保险。AIG若出状况,美国和其他国家买进这些CDS的金融机构跟着遭殃。
高杠杆运作:一旦投资银行把资本化用到极端,问题就来了。在危机爆发的时候,那些过度依赖杠杆操作的投资银行当然就受到了致命的威胁。危机爆发时,美林的杠杆比率为28倍,摩根士丹利为33倍。杠杆是一个双刃的剑,在牛市中,利用杠杆借款可以获得暴利;相反,熊市来临,地产行业出现危机并导致市场转折的时候,杠杆就变成自杀工具。危机爆发了,大投资银行一个个倒下,运行了几十年的华尔街模式受到了挑战。
疏于监管:美国监管部门对于投资银行基本没有实施任何监管,放任其自由发挥,因此,投资银行就搞了许多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金融创新”,由于投身华尔街可以让一个人快速赚钱,华尔街投资银行吸引了一些稀奇古怪专业人员加入产品设计,比方说,一些学导弹设计、生物工程、机器人的专业人员,去设计金融衍生产品,于是,就设计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
华尔街本应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在贪欲的支配之下,华尔街走上了邪路,干了一些与其本份毫不相干的坏事和蠢事,现在,终于遭到彻底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