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仔细研究了一下几天前公布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2005年度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的第一位(广东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排在2005年度中国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企业中的第490位,这也是民营企业纳税百强中唯一一家进入中国纳税500强的企业,外资企业或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在排行榜中却接近40家;私营企业纳税百强中所有企业的纳税总额还不及中国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中第一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1/5;中国纳税500强的企业的纳税合计数超过6000亿元,占全年所有税收收入的20%多。
面对以上数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也许就是:民营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这是一个很片面的结论,因为民营企业真正发展也不超过20年,其总体实力还是很弱的。笔者以为:它说明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大软肋------民营经济发展得极不充分,民营企业的规模很小!同时从侧面可以看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所做的工作还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对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打造。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现实中的中国经济结构却显然不是这样的。国有企业享受着“能源垄断”、“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回报的高额利润;外资企业享受着地方政府的红地毯、一路绿灯、绝对超国民的税收优惠的种种好处;民营企业是最孤立无助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是其最真实的写照、还经常不得不面对国家政策的限制和外资资本、品牌优势、传说中的技术与管理优势、身份优势的夹击。
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压力、面对着诸多的不公平,民营企业还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成长着。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开始形成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并最终成长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尽管民营企业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民营企业在很多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却还是打动不了政府和民众的心,仍然很难赢得外界对它的信任、尊重和好评。
中国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不缺少优秀的科技人才,不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更不缺少产品项目与市场订单。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成长不起来(不能象预想中的那样成长得快),尤其缺少的是代表一国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大型的机械制造业,是企业自身原因还是企业外部原因?很多的研究显示:主要是企业的外部原因所致,包括国家的政策、市场化机制的不健全、国人对外国的资金、品牌、技术的盲目崇拜等。
当今民营企业遇到的主要歧视和困惑有:1、税收上的歧视:中国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本来就远远不够,很多民营企业几乎是白手起家,政府却对其征高额的税收(相对外资企业而言);2、政策上的歧视: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对于获利能力强的项目和投资、国有企业的整合等优先选择外资,在官员们的意识形态上充斥着对民企藐视。3、市场准入的歧视:民营企业很长时间来只能涉及一些无关紧要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的生产,很多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开放迟于对外资开放的时间(如:金融业);4、金融市场融资的歧视:民营企业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垂青,现优秀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筹集的瓶颈。
国家应该重视民企的发展,并培养一批上规模的(产值百亿以上)、高技术含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自身品牌的大型民营企业,这才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国家竞争力的代表和象征。让民营企业主导中国的经济舞台也应该成为未来国家战略规划的施政的出发点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经济的抵御风险能力、政策的自我主导能力、科技的创新能力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政府制订的长期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