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找女老师 不要把每个人都称作老师(11月2日)



关键词:顾问咨询 机构管理 企业文化

 

当前,社会广泛倡导和谐社会,而在专业的培训公司、咨询公司以及媒体等知识分子云集的顾问型公司中,早就以相互称老师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据笔者分析,顾问型机构中习惯性地彼此称呼老师的现象原因至少有三:第一是希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是希望满足知识分子的虚荣心,第三是希望通过成就感与被认同来产生更大的价值。但在笔者看来,学习型组织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前提下,在企业称老师是可以理解的,却不值得提倡。

由于笔者所供职的机构是目前在司法考试培训中的领导者,在全国有19个城市都有分支学校,并以产业化经营为着眼点确定了一定高度的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因此,虽然笔者职责在学校关联的律师事务所做市场,跟培训没有什么关系,在公司也经常被称作“老师”。这让笔者心理增加了很多尴尬。

笔者确实是专业的师范学院毕业而且曾经有过从教经历,由于笔者素来喜欢读书同时思考并整理成为文字,并经常与别人分享一些心得,并提一些善意的建议,因而时常被人误解是好为人师。在所经历的10多年市场历练中所积累的经验、意识、思路与模式确实有些其他同事所不具备的。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不是很习惯于被称做老师。

 

在老师看来,做老师要讲究的是为人师表,有压力,却又不能计较太多,不能太世俗,有了利益,老师至少是不能与学生去争的,而老师之间互相争也会被认为是有辱斯文的事情,是很失身份与颜面的,因为在常人的意识里,老师是清高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有基本的需求。虽然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毕竟术业有专攻。因此,只有被请下供奉的神龛,老师才能够活得真实而轻松。

而在“学生”看来,称呼别人做老师是谦恭的,会有理由不承担责任,这与企业在员工的责任心上的基本需求是相矛盾的。信心会莫名地受到打击,因而惴惴并难以发挥最佳水准,搞不好在本职工作中受到些许的影响。即使不受影响,也会有过于谦卑甚至虚伪之嫌,让别人误认为他的姿态是出于某种出发点而故意做出来的。不信,你以一个老师的姿态给他(她)布置作业,去读什么书、写什么心得、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对他(她)的行为进行规范试试!

假如“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没有任何启发与参照,那学生对老师的表面尊敬就有了一种推卸责任之嫌。老师会想:大家都是靠本事赚钱养家糊口的,都是凭本事吃饭的,你做学生是否就说明你不具备那方面的本事呢?如果不具备就应该进校园去“回笼”,这么早来企业干什么!

假如企业内部人人都是谦恭的学生,对销售人员也是一种打击。因为首先,至少笔者没有见过在企业里把销售人员称做老师的,似乎在企业只有专业服务人员才是老师,而销售人员是跑腿的“二等公民”,假如这是种误解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作用,就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同时,假如销售人员看到的都是一群谦恭自称是学生,而那些同事就是将要为自己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客户提供所谓“专业的服务”,他们对外的信心会遭受打击,而一旦这种意识占主导地位,就会让他们在客户面前没有底气缺乏必要的气势,即使有气势也会感觉是外强中干,他们会感觉每个客户都是用来锻炼队伍的,让自己有在欺骗客户的感觉。

当然,我们不能断言所有“学生”称呼老师的时候都是违心甚至是虚伪,即使如此,难免给素来以务实为座右铭的员工(特别是销售方面的)有一种虚伪的感觉,这在企业文化中可以形成致命的杀伤力。

 

看看那些非顾问类的服务性机构吧:人家由不起眼的“民工”组成的快递公司、建筑公司、发行公司钱照赚,而且其中的佼佼者,不管是高调的还是低调的,生活的都很富足。

笔者曾经遇到过两个老板,一个是1993年在海口的时候,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专门做工业电器的浙江老板,虽是家族企业,从外部引进的“空降兵”都是学士、硕士甚至包括博士的高素质人员;另一个是在1994年在北京遇到的一个香港老板,此君虽然同样小学都没有毕业,却同时在香港运营当时亚洲最大的船务公司,在天津运营自己的码头、在黑龙江运营自己的度假村,在北京金街上的夜总会是他在1994年投资1000多万港币做的,12年过去了,现在那家夜总会依然在。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在某培训类报纸上看到,在最近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内出现了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培训,四个月的培训费用要上万元,这还不算完,并不是每个报名的人都有资格的,而是在进行培训之前先考试,因为他们是要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能够就业。其中甚至有博士生积极参与。

在上面的例子中,谁是老师,哪个是学生?

精明的老板喜欢用有知识,有本事的人,并把他们尊称为老师,虽然如此,却依然指挥他们做事,是外行领导内行吗?是知识无用吗?

 

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谦恭的学生,而且需要在专业上有强烈的信心与进取心的学生,有人讲,老师要想有突破是很困难的,因为他首先要战胜自己,而且要战胜所直接面对的数十、数百乃至难以胜数的潜在的学生,因而更要谨严慎行,因而锐气就会受到影响。而学生要超越老师目标却很清晰,也很容易,只需要超越老师这一个人就可以了。

笔者一直是坚定地认为企业应该用高成本去用能人的,而不要用节约成本的原则去聘用庸才。笔者还曾经遇到过一个老板说过,“用学生者死,用水平相当者可以生存,用师者必王”,这句话给了很多人信心。当然,假如你的实力不济,你可以用一些非资金上的激励与支持。

实际上企业需要用的是专家,而不是学生。当然,由于专家的水准,学生的级别各不相同,但至少需要做老师不得意忘形,做学生不妄自菲薄,不以做学生自居而规避在企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需要的不是学生,而是专家,是通过承诺的销售与服务的兑现而给企业带来切实的收益的,如果不能带来收益而仅仅是耗费资源,他(她)应该进的就不是企业,而是学校。因为,不通过销售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不提供服务,就会把销售时所做的承诺变成一种“欺诈行为”。服务客户是为客户带来价值甚至增值的,也只有服务做好了,销售才会有信心。

 找对象不要找女老师 不要把每个人都称作老师(11月2日)

 

在顾问型企业,我们要先确定几个问题:用的是老师还是学生?是来学习的还是来发挥的?是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还是来吸收企业资源的?是用来为客户服务的还是来维护同事面子的?如果答案是前者,那么机构内部还是不要称呼老师的好。

当然,假如确实是心中有敬意,而对方却有真才实学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发自内心的老师之名也是无可厚非的。当“老师”这个称呼与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对每个人都称作“师傅”的现象一样泛滥,或者如同每点小事都要说“谢谢”,就会给老师这一称谓中增添了很多不严肃的东西。

 

贾春宝

2006年11月2日星期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6371.html

更多阅读

不要把休克、昏迷、晕厥混为一谈 休克和昏迷的区别

不要把休克、昏迷、晕厥混为一谈很多人把休克、昏迷、晕厥等混为一谈,这三种情况都不是独立的疾病、不是疾病的名称,更不是一种相同的疾病,而是分别不同的三种危险状态,病因、临床表现、危险程度、救治方法也完全不同。

声明:《找对象不要找女老师 不要把每个人都称作老师(11月2日)》为网友灬兲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