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随着近几个月来全球股市遭遇重挫,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不仅向欧洲蔓延,还烧向拉美国家,造成外汇交易损失巨大。政府用以抑制美国金融危机的注资活动将引致恶性通货膨胀?
各国救市“万剑齐发”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振目前低迷的市场信心,缓解观望情绪。一个令投资者担忧的问题是,一旦政府入股银行,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要取决于政府持股的规模,但最终效果如何呢?
也许我们还会记得日本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日本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破裂之后,也曾于90年代出现类似的信心危机。造成那场危机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对动用国库资金向银行注资犹豫不决,而是仅仅以扩大需求面的错误政策来应对。当政府最终采取行动时,却走了弯路,而且也太晚。从日本泡沫破裂到政府第一次向银行注资整整隔了9年时间。
金融危机大多伴随着信心危机,一旦出现就只有这样选择救市:政府和央行都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平息危机。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刻更多的需要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救市方案。日本有着对抗发生金融危机时信心危机的痛苦经历可能对今天的对抗这场环球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
首先,救市不能鲁莽行动,只有注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安排注资更重要。首先必须要对金融机构进行准确、严格的资产评估。只有进行这一步以后才能进行必要的资本注入,也才能迅速推进。
日本不幸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在银行依然隐瞒不良资产状况时就进行注资。可结果,即便在注资之后,金融危机依然持续不息。直到2002年,后业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推出“金融振兴计划”之后,危机才得以慢慢缓解平息。根据该计划,银行接受严格审查后才进行必要的注资。结果,日本政府于2003年向Resona Bank注入资本,随后金融形势开始出现好转景象。
其次,救市要有条不紊,行动不能过激,掌握好火候。在金融危机之中采取行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可能有些举动需要避免。如果一些机构获得过度的保护,其他机构所受的影响会加剧信心危机。
日本在当前形势下,全球范围内取消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趋势会引发问题,日本目前也在讨论取消这一准则。其想法是,为防止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显得更糟,暂时取消一些会计准则。这样是大错特错。取消按市值计价的准则会加剧投资者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担忧。因不确定资产负债表状况而产生的混乱只会更加严重。
当时日本一些人将取消按市值计价的准则视为积极政策,其原因不难理解。但在为稳定金融业而采取行动时,正确的顺序是首先实行准确的资产评估,然后再展现金融监管标准的弹性,比如调整资本比率和证交所上市规则的要求。改变会计准则只会适得其反。
当危机发生在大选期间时,会计问题就更为棘手。两相作用导致政治上出现不加选择的行为。2003年,日本大选与金融危机“撞车”之时,许多政治家和行业团体都呼吁暂停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以防银行出现资本短缺。最终,小泉纯一郎领导的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一提议。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投资者只会更慌乱,也会进一步对银行的财务报表丧失信心。如果当时取消了按市值计价的规则,处理不良贷款和实现经济复苏就会需要更长时间。
由此可见,面临信心危机之时,弹性和大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如此,但事态紧急并不是冒进的借口。这个问题将考验全球政治领导人的谨慎和智慧。
日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二晚间与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通电话。胡锦涛表示,希望美国政府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能够尽快恢复投资者信心,中国将与世界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防止金融危机向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