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这个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资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高速公路”。 在李嘉诚的创业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这一年是李嘉诚和他的李氏财团经过20余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年。他大开华资吞并外资之先河: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收购战”,以及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令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 位于香港中区地下的中环和金钟站段,是香港中区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万港元。如果能在这块享有“地王”之称的地皮竞争中夺标并成功发展物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夺标公司还可由此增强信誉而名声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诚就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旧址地皮,曾与当时的港英当局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铁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现金支付,但是当时的港英当局坚持用现金购买。于是既精通经营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诚,再次利用出售楼宇和发行新股的方式,集资数亿港元现金,准备插手其中。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与当时的港英当局达成有关九龙湾车厂及邮政总局旧址的批地协议:地铁公司必须耗资近六亿港元现金购地,而鉴于急需现金尽快回流的具体情况,提出将两块地盘设计成一流的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相结合的综合型商业大厦的建议,而且一反地产界只租不售的常规。为了稳操胜券,李嘉诚还相继抛出了两个诱饵,其一是为了满足香港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要求,长江实业主动提出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二是将商业大厦出售后的利益由地铁公司和长江实业公司分享,并且打破平时分红各五成的常规,由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7年1月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公开接受招标竞投。素有“地产皇帝”之称的置地公司,一度盛传是夺标呼声最高的公司。消息传到长江实业,李嘉诚听后淡淡一笑,说:“传说总归是传说,到底名花谁主现在尚无法定论。”在这次“地王”公开招标竞投活动中,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先后收到30个财团以及地产公司的投标申请。 1979年4月5日各家报纸以大标题报道:“长江击败置地,夺得旧邮政总局地段。这块平均地价每平方米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卒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实业所提交的建议内列举的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李嘉诚终于力挫多家竞争对手,一举击败一度呼声甚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头——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们誉为“长江实业扩张发展中的重要丰碑”“乃华资地产的光辉,值得开香槟庆贺”并一致认为此举意义重大,算得上“三级超升”。 李嘉诚一举夺得中区地铁车站发展权后,再接再厉,购得中区著名的希尔顿酒店。1978年,长江实业与香港第一财团汇丰银行携手合作,重建华人行。长江实业总部搬入位于中区心脏的华人行。李嘉诚在稳健中求发展,从而登上了事业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