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可是默多克听说死对头马克斯韦尔已跟卖方谈判了,卖方答应以很低的价钱出手。他必须得赶紧筹措资金,默多克经过长达近一年的时间,使尽种种手段,终于打败了马克斯韦尔,以150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太阳报》。 《太阳报》在默多克的督导下,一年之内发行量由80万份猛增到200万份,大大冲击了《每日镜报》的市场。如今,《太阳报》已成为世界上盈利最多的日报之一,它实际上已成为默多克报业帝国的“金牛”,发行量达410万份,超过《每日镜报》整整100万份。默多克在出版业的最大成功是在英国,正是那漂亮的一击,使他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爱拼才会赢”,拼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境界,历经拼搏,使鲁伯特?默多克在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体会着搏击长空的快感。历经拼搏的他直面人生,引吭高歌。 第十五式 勤奋是梦想的翅膀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生于苏格兰,13岁只身闯荡美国,从一文不名的苏格兰穷小子,40年后成为富可敌国的钢铁大王。他不仅是20世纪初美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美国商业精神的创立者,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勤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谁又能真正地做到勤奋,真正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说,我有一副聪明的大脑,什么事都能取得成功;也有人说,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奋与否不是很重要。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论你是否聪明还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奋来实现目标和理想,都需要勤奋做成功的基石。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成功是1%的天分和99%的勤奋。”可见,天分也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我们只习惯看到别人的成功和辉煌,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和富有,殊不知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勤奋、努力和汗水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如果说成功是一张色彩绚丽的糖纸,那么包裹在这里面的就是勤奋。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幼时家里生活十分贫困,安德鲁?卡内基11岁随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由于家庭生活的贫困,安德鲁?卡内基13岁起便开始做工,他做过棉纺厂小工,当过邮电员。他受教育不多,但是自己拥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依靠个人的勤奋自学成才,并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终于成为亿万富翁,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安德鲁?卡内基的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命名。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勤奋向上乐观进取,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佣了几名工人。家中境况有所好转,全家搬进了一幢有小阁楼的平房里。卡内基从小就很勤快,经常帮家里做事。由于没有自来水,他起床后,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打完水后,才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要帮母亲做活,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1843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卡内基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帮工被解雇,织机被变卖。母亲只有开一间小铺子,以维持生计。由于1846年的欧洲大饥荒和1847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卡内基一家实在熬不下去了,于是写信给前几年移居美国的两位姨妈,表示也要举家前往美国。两位姨妈回信说,眼下就业机会很多,正是赴美的良机,希望他们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