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和GOOLE中国的搜索引擎大战中,MP3平台一直是百度的有力流量吸引者。在习惯了免费的中国市场,在音乐是人们休闲生活重要元素的情况下,MP3是百度众多项目中口碑很好的一个,而Google一直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版权风险,迟迟没有推出MP3,虽说不久前曾传过好多次Google在做MP3,但至少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
在中国这个慢慢注重产权保护、版权利益千丝万缕的市场中,百度MP3并非一份风顺,却也有惊无险。此前国际唱片业联盟状告百度侵犯其成员歌曲网络传播权,百度获得胜诉,IFPI索赔169万元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而百度也和百代等唱片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分享正版音乐和广告收入,但具体细节我们还不知道,其效果如何也不清楚。4月上旬,音乐网站娱乐基地在北京起诉百度、雅虎、新浪网站索赔标的高达1500万元,要求停止MP3免费下载的侵权行为,致使平息了一段时间的mp3版权之争再起波澜,其结果如何?目前也没有正式的结果。版权拥有网站的起诉还未有结果,百度又面临新的问题。9月26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对外公布,由于音乐界6月发起的“品牌广告主拒绝百度”行动,LG向其表示,已经从八月份开始停止在百度音乐频道任何形式的播放。在今天各大网站转载评论此消息的时候,又传来新的消息:LG公关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没有人做出此种表态,并称未调整在百度平台的投放策略。随后代理此次音乐版权的源泉公司又向新浪科技提供新的邮件证据表明,LG公司为重视品牌形象,已于8月1日停止在百度MP3投放广告。而当新浪科技电话连线了被卷入此次风波的LG市场经理,对方竟然表示目前公司已统一公关出口,对LG是否已停止广告投放、邮件真实性等问题均不予评论。而截稿前,LG中国区负责此事件的朴经理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还难以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百度MP3又有麻烦了,这个高流量、收入未知、人气巨多、音乐版权主时刻盯着、众多品牌广告青睐的MP3平台,将在品牌广告主、音乐版权主与百度MP3平台之间,掀起一场新的博弈或者利益划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盗版问题是个严肃而严重的法律问题,但基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现实或者惯例,盗版问题很严重,音乐和影视是重要的盗版源泉。可以预测的是,盗版问题肯定需要解决,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尤其是百度这样的标杆企业,必须做好尊重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的工作,否则时刻都会成为攻击之矢。
其次,盗版问题的利益关联是千丝万缕,难以短期理清的。其实从理性来讲,如何解决盗版问题是有法可循的,但因为利益归属、人际网络的复杂性等,各方在不停的妥协、坚持、退让、攻击进行长期的“拉锯战”,这个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最后,百度MP3平台到底有多高的收入?其收入分成涉及哪些主体?每个主体又能分得多少羹?可以肯定的是,百度MP3在流量的贡献方面很大,其聚集的用户群是任何一个想推广音乐或者推广品牌的主体都渴望拥有的目标群体。对于品牌广告主而言,处于对音乐的认同,其广告投放形式和效果都比较好,尤其是LG音乐手机、步步高音乐手机、飞利浦音乐手机等与音乐相关性非常高的产品,更是希望借助百度MP3这个平台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进而销售更多的产品。对于他们而言,MP3平台的内容源盗版也好,正版也好,是无所谓的,即便有道德的风险,他们仍旧最为关心还是经济利益。
而对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国企唱片业协会以及各大音乐版权主来说,无疑有着最为直接的利益考虑。数字音乐的发展才刚起步的情况下,他们渴望凭借传统音乐模式所形成的强大地位,继续主导数字音乐世界。在对百度MP3音乐的源泉如何提供、收入如何分成,这些还是浅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数字音乐世界中内容提供商(CP)的他们与网络服务提供商(SP)的网站地位对比,他们渴望占据主导地位。但显然,即便是收入分成这样直接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品牌广告主诸如LG、NOKIA、飞利浦之类的,都是网络广告的重要买单者,他们的关注是否会深入到法律风险的层面,还有待于直接的法院裁决结果,他们不关注事实上的盗版,而关注法律愿意的盗版,毕竟他们是企业,利润是首要的。于是目前的他们不会拒绝,而是观望,等待漫长的司法诉讼程序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结果?
作为感受百度MP3平台便利的用户的我们,其实也有矛盾的心态:我们既不喜欢成为盗版的爱好者,但也不希望为下载买单;我们既喜欢正版音乐,更喜欢免费下载和试听,毕竟用户付出了观看广告的感官。这样的状态下,可能希望百度为巨额版权买单的倾向性扩大,同时也希望数字音乐发展中版权费用越来越低,在CP和SP之间妥协与平衡。
附:
“品牌广告主拒绝百度"行动由音著协与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在今年6月发起,当时,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和国际唱片业协会联合发出声明称,"将坚决抵制百度MP3搜索这个最大、最顽固的盗版音乐集散地”。环球音乐出版公司、环球唱片公司、华纳音乐版权公司、华纳唱片公司、福茂唱片公司、福茂版权公司和太合麦田等主要华语唱片及其版权公司参与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