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战略背后的战略:首善》
如何才能粉碎强敌的进攻,摆脱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通过运动战战役甩开敌人,争取战略的主动权。 红军的运动战战法,诸如避实就虚、集中优势兵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是长期军事斗争的经验总结。这些战法也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孙子兵法》所确立的军事法则。 对这种军事战法的运用自如,其实也是一种首善,它跟打哪个战役没有关系。后来进行的北京战例、济南战术及围点打援等经典战例,之所以屡屡取得胜利,正是源自于对这种军事法则的熟练运用。 誕 一渡赤水:避敌遣敌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月7日,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誕 二渡赤水:攻敌不备 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薛岳第二路军各纵队分向扎西迫近。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之侧击,中革军委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18~21日,中央红军分由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向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一部兵力向温水方向开进,以吸引追击之川军。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一纵队两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第五、第九军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第一、第三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当晚,红军攻占娄山关,接着击溃黔军多次反扑,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于28日晨再次占领遵义。 这时,吴奇伟第一纵队第59、第93师进至遵义以南忠庄铺地区。中革军委决定集中兵力,全歼该纵队于遵义城以南地区。为此,红军一部在遵义城西南老鸦山、红花岗一线阻击第59师进攻,主力从左翼向忠庄铺突击,直插吴奇伟指挥部。 经激战,迅速将其两个师大部歼灭于忠庄铺、遵义西南及乌江北岸地区。红军速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生俘约3000人。 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表现了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善战。这次胜利,鼓舞了全军士气,获得了物资补充,打击了敌人,特别是打击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使我军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誕 三渡赤水:脱围诱敌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