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战略背后的战略:首善》
而对事业有成的人来说,赚再多的钱也仅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进而就会回归到对生命本源意义的思考。 当成为大款、名人的时候,许多的麻烦和烦琐的事务就会接踵而至,让人避之不及。 当每个人都把你当成名人,吹捧加崇拜,形形色色的人物找上门来,你就会应接不暇,没有了自己生活的私人空间。 出入公共场所,会有保镖、秘书跟随,前呼后拥;最要命的是,连如厕上洗手间,时间待久了,都可能会有人“嘘寒问暖”,表示出莫大的“关心”,让人如此的不“惬意”。 青春易逝,韶华渐如五月的繁花,在微风中缓缓不断的飘落。我们不能因为人生脚步匆匆的赶路,而错过欣赏沿途美妙的风景。如果脱离对生命动机和意义的思考,去做一些不得不做,或毫无意义的事情,许多的人生痛苦就会因此而产生。 许多人在事业发达后,都会去做慈善事业。一提到慈善,许多人都会想到是在“作秀”。 其实不然,李嘉诚就做过很多这样的捐赠。在他事业有成之年,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给曾经历磨难的民族留下点值得留恋的东西,以不辜负艰苦卓绝的一生奋斗。 李嘉诚曾经说过,企业成功的意义,在于能够运用我们的知识并将之融入传承的文化,使之转化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民族缔造更大的繁荣和将来。这也可以看做是我国企业家未来的追求。 现在的李嘉诚,已经很少接受新闻媒介的采访,也不愿意过多地抛头露面。但有一件事,近年来他一直在做,并且也很乐意去做。
![第88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55341347701.jpeg)
对于生意上的事情,李嘉诚不会有太多的担心和过多地插手。但他对历经多年、一手创办的汕头大学情有独钟。办学,对未曾上过大学的李嘉诚来说,他感到很有兴致。他多次到汕头大学与那些博士、硕士学生谈心,还拍照留念,觉得很有“面子”。 王石近年热衷于登山和冒险,也可看做他是在再度寻找和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这些年的磨炼,他的事业功成名就,已步入平稳发展轨道。当王石登上“珠峰”时,他也登上了事业的巅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他感悟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高与登山的历练,使他越发显得稳健和成熟了。 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他现在要做的是面向未来的首善,如何永久地保持事业的兴盛,保持企业的“不败”、做大、做强和永不衰落,使企业永续经营。 这也形同是放风筝,企业的发展壮大要受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风筝体变大,抗击风险能力强,可以使风筝飞得更高;但风筝放飞得再高,爬升得再快,也要受到风速及空气浮力的影响,最终会达到它升空的极点。 如同罗马俱乐部曾经冥思苦想的话题:发展的极限。 这也完全符合彼得原理的观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达到他的不胜任级,而企业的发展也有它发展的终极高度。 当这只放飞的企业风筝逐渐接近终极高度的时候,再想继续爬升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不再可能。那么,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也就是要保持企业这只风筝的高度不坠落,并且变得更加平稳和持久。 我们经常将企业比喻成火车,那么火车要想跑得快,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提速,也就是强化和提升自身的实力;二是要改变车辆的全国运网编组,也就是说,把慢车的四位号码,改变为三位,或变成“K”、“T”字头,直至“Z”。 企业要想飞速前进同样只能是理想。企业在全国或全球竞争市场,只能限速前进。而如何提速,是需要做好首善,是有前提和先决条件的。 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员工行为动机的探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的问题。例如,我们要改进企业绩效低下的问题,先要考虑员工行为的动机。 绩效低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力有问题,一种是态度有问题。对于前者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对于后者则要通过企业文化等机制去转变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