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熟悉著名的“木桶”理论,表述了一个浅显而重要的原理:一个沿口参差不齐木桶能装的水量不取决于桶有多高,而取决于组成该桶最短的那块木条的高度。显然在这里人们从心底里就认可他们所使用的“木桶”,认可这个“木桶”是他们的容器,这个容器可以可以容纳他们的财富和快乐。为此,人们不断去增加短板的长度,而木桶里的“水位”也可以不断的上升而不会在旧短板处溢出,当这个过程不断地进行的时候,人们发现“木桶”会变的越来越不稳定,木板的拼接处也可能发现人们财富和快乐的流失。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在不断增加短板的过程中,随着“木桶”里水位不断升高,“木桶”的重心也就越来越高,较高的水位对基础部分、拼接部位等产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因此,不稳定和流失的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为了解决“旧木桶”理论的欠缺,“新木桶”理论的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新木桶”理论在表述方式上和“旧木桶”理论一样简单,其基本内容表达为:“木桶”的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木桶”的有效高度,“木桶”的半径与其高度是一样重要的;在同样容量的条件下,半径较小“木桶”的稳定性较差,对其边界面的刚性、严密性要求则较强。
比较新、旧木桶理论,我们发现旧木桶理论比较适合于某种特定条件下提高木桶容量增加的效率,但其往往不注重根本性的半径问题。单纯在短板上下功夫往往是对旧木桶模式的默认,不断在旧模式下增加对短板的拼接,其效益是容量的有限增加,并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其短板增加后的边际效应表现明显 ,而且存在着木桶整体随着木桶高度的不断增加而变的越来越不稳定 ,基础部分压力会越来越大的危险。其可能的后果是:当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旧木桶就存在整体倒塌和基础崩溃的危险。而新木桶理论的重点则是在木桶高度增长的同时注重增加木桶的半径,木桶半径的增加对木桶容积的贡献是体现在木桶全部水平横断面从上到下。在不改变木桶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木桶半径可以按半径增加的平方还要多地增加木桶的容积,甚至不存在边际效应问题,而木桶的稳定性同时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我们在增加短板的同时,增加木桶的半径,那么木桶容积增加的效率和绝对值将表现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