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古典管理”现代演义系列之:帝商》
之后,我继续以速度决胜,全速前进,打垮那些睡大觉的竞争对手,荡平北方市场。紧接着,当刘备还在扭扭捏捏的推却荆州的时候,我日进300里,直抄宛叶,迫使他抛妻弃儿逃跑。那个时候,没人敢叫我的名字,因为他们说“曹”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兵临城下,说“操”的时候,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科技日新月异,商业的创新和进攻就要如此神速。 但是生活中,世界上并非永远是速度决定一切,有时候人就是太急于求速,而忽略其它得失。 高速公路上行走,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也许你回答“速度”。 长途司机却会告诉你另外一个答案:“安全”。 而赤壁大战后,我认为最完美的答案,就是“安全前提下的速度”——我相信这是人们修高速公路的目的。 对于我们曹魏集团来说,开车(马)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集团有的是F1高手,但是开船我们还缺乏经验。夺得荆州之后,我就是太急了,大家还在晕船,还不懂得怎么开船的时候,我沉不住气,马上发动名为“赤壁大战”的营销推广计划,进攻东吴市场,结果被周瑜放把火烧光我们的产品,我只得又发挥第二段修为,跑。 好不容易跑到华容道,被关羽拦住了,我不得不又使出第一段修为:借,向他借路(可见帝商的九段修为是环环相扣的)。 以上事实说明:帝商的快不是一般的快,是有艺术的,是一种很难练成的修为。“光速前进”不是快,“箭速前进”更不叫快,用孔明的话说,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不能像蒙眼的驴子强闯,而是首先要确保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在修炼这个“快”字诀之前,要先修炼逃跑——懂得逃跑,进攻起来才安全。 所以,快不等于急,快的内容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快的本质是:保持安全前提下的速度。 帝商第四段修为:犟——“弹”而“簧”之 能为帝商者,必百折不挠。 但很多人总把“百折不挠”和“誓不低头”对等起来。因此,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曾经每战必胜的知名企业家之所以突然销声匿迹,不是因为他们失败太多,而是跟本不能接受自己会失败。 因此帝商的第四段修为就是:犟。犟,就是要有韧性,要做弹簧,压下去,又弹起来,压力越大,弹起越高。 我是一个实干派的人,我做事的犟就像在拳击,每次被打,马上回缩,把损伤减到最小,然后根本顾不得伤口,就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然后给对方狠狠的回击——除非你能打死我。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口气直到把北方市场统一为止。 我和吕布在大拼价格战,夺回兖州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的每一场市场进攻,要么就不发动,否则就一定要打到底,就算遇到多大的打击,决不半途而废。即使一时有后退之举,也是为了保存实力,稍做重新组织后,我又会猛烈攻击。 有些老板总是以为自己是号人物,发起商业竞争,失败了,不懂得像弹簧一样先缩,再弹,而是不顾一切继续攻击,自己亏损累累,直到把弹簧拉成一条直线,才发现自己动不了了。比如刘备,成为帝商之前,他的腰梁骨可以九弯十八曲(要不是张飞揪过董卓,刘备还可能投靠他),但是一成为知名企业家,就牛起来,低不下头了。关羽失败了,他无法接受,结果发动彝陵之战败得更彻底,没脸见记者和投资者,钻到地缝里不出来了。结果也被商会吊销“帝商”执照。

事实上,真正胜者总是在发动价格战、规模战之前,就做好两败俱伤的准备,但是绝对不能两败俱亡,更不能打不倒别人,自己却死掉。而是每次有输的时候,注意保存实力,这样才能连翻出击,直到打倒对手为止。 我开始连败连战,但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去伤心、去后悔,别人擦伤口的时刻,就是我缩回蓄力的时候,调整市场策略,迅速投入新的市场竞争,不断争取扩大市场占用率,一旦成功,也决不停留,以别人难以反应的速度,迅速扑向下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