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入国际化,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已经融入每个区域经济。我们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进一步运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两种人才,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争取在国际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开放型经济要有新内涵。不仅是引进外资,还要引进资源,引进人才。要引进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引进商标权、专利权,引进我市缺稀的中介机构、咨询机构、事务所等。重点要引进我市急需的产业技术带头人、通晓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人才以及信息、金融、保险、财会等专业人才。不仅是引进工业项目,还要鼓励外商投资水、电、港口等基础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商贸、金融、旅游、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外商投资,逐步扩大外商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投资。不仅是“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引导和支持我市有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等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设立窗口,带动我市的产品、技术出口和对外劳务合作。
(二)利用外资要有新思路。发挥侨台优势招商。利用我市海外华侨多的特点,加强与华侨华人的经贸、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海外华裔人才库,密切同海外社团领袖人物和知名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的联系,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重视做好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的工作,争取他们到家乡投资兴业;发挥我市与台湾地缘近、血缘同、交往多的优势,利用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闽台海上试点直航和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等诸多有利时机,把握台湾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开辟石狮与台湾双向交流新途径,实现引进台资新跨越。争取建立相对独立的台湾工业园区(如台湾纺织工业园),更多接纳台湾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业等产业的转移,延伸我市的产业链。主攻项目招商,完善市、镇(街道)二级招商引资项目库,有意识地推出港口工业区、服装工业园区、滨海旅游等优势招商项目,通过代理、网上、会展等招商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项目推介活动;要突出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和日渐成型的鞋业产业链优势,加大配套项目招商,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势再造;加强境外招商,除强化东南亚等传统地区招商外,还要注意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加大到台湾上岛招商力度,力争在引进大公司、大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三)拓展国外市场要有新举措。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扶持本地专业外贸企业发展,支持生产性企业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提高自营出口份额;推进出口商品多元化,在继续保持服装、鞋业、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增加海洋生化、机械电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东南亚及港澳等传统市场,提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开发深度,拓展拉美、非洲、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推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二、加速市场化,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破除束缚经济发展的障碍。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石狮,更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
(一)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争取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强化企业竞合双赢、优势互补理念,探讨资金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管理入股等多形式的股权组合模式,推进家族式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努力发展成为公众型公司。扶持鼓励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加快联合兼并、资产重组,推动企业低成本扩张,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如整合我市制鞋企业,形成新的企业集团,并最终改制上市。要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倡导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引进高级人才、加强成本管理、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突破家族式管理的落后方式。依托市经济顾问组和各行业协会,聘请专家学者,建立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在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诊断、咨询。
(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一是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如面对目前我市金融业的困境,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区域性银行,这不仅可以将无序流动的资金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来,而且可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部署,拓宽民间资本产业准入途径,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项目之外,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消除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的政策障碍。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三)推进政府服务体系现代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决将不该管、管不好和管不了的职能“消解”和“分流”下去,对于社会、市场、企业做不了的,政府则集中精力,搞好规划、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对于巩固“一城五支柱”、高新技术发展、海洋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等,都要立足于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认真研究产业发展前景,根据本市财力和企业群众承受力及其他可资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制定前瞻性、科学性的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远、中、近期发展目标,引导企业根据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和步骤,减少盲目性和短视性;提供公共优质产品。要本着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领域,发挥政府基础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公共产品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吸引社会投资,形成良性的投入、产出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创造投资环境,抓好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强化城市的载体功能,积极营造市场环境、市政环境、创业环境、法治环境、治安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外来高级人才和务工人员,留住本地创业者,减少企业、资本外流。
(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作用,强化一个“窗口”办公,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企业办事。坚持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节约政府开支,防范消极腐败现象。尝试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创新政府物业管理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政府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速政府运作效率,增强政务行为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质量。三、推进产业高度化,增创工业立市新优势
(一)打造以服装业为主要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加快产业升级,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服装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改造传统工艺,追求服装面料、设计、制作新潮流,加快产品多层次、多样化,保持我市服装企业数量和质量在国内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继续延伸、完善服装产业链,重视纺织服装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延伸、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重点发展化纤仿真织物,大力发展纺织、面料、服饰,加强服装高档面料开发和后整理、特种染整配套,促进纺织、染色、成衣系列化生产;壮大我市服装原创品牌集群,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名牌意识,制定鼓励创名牌的扶持政策,重点抓好现有服装品牌的脱颖而出和优势再造,使一批服装名牌成为石狮的形象和代表,并形成强大的整体集群优势;要推进规模化经营,以资金、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专业化分工等多种形式,组建、形成各种生产联合体,壮大企业、企业集团的规模。
同时,要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支撑点。制鞋业要做精做大,以品牌经营为切入点,以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为动力,以完善、延伸产业链为方向,推进产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体育用品要发挥名牌聚集效应,加快形成以名牌企业、主导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合理分工,互动发展的格局;食品加工要做出特色,以农副产品、特别是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开发新型、功能、方便、绿色食品,以特色化占领市场;电子机械要做精,着重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玩具、数控机床、纺织机械、成衣机械等产品,有意识发展电子化、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技术产品和特色产品,形成一批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塑料五金要做活,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产品,要促进产品和企业单位优势转化为产业整体发展优势。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一城五支柱”,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发挥现有6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争取有更多的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级火炬科技项目和星火科技项目。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程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新技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扶持多头电脑绣花机、数控机床、电动旅游车等科技项目,努力形成竞争优势。创造条件,争取在海洋生化、环保、电子等高新产业领域有所突破,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在染整基地引进、发展污水处理的化工原料,利用华宝甲壳素发展海洋医药等,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加快建设“数字石狮”,发展信息产业,以建设全市政务网为龙头,推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四、提升城市化,丰富现代城市新内涵
城市环境是环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直观的一环。只有把石狮城市体量做大,把城市功能做强,把城市规格做高,把城市环境做美,把石狮建成适合创业、适合居住的城市,才能使石狮在比较、竞争、交流、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现自己的分量。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城市建设经营要实现五个突破:
(一)实现高起点规划新突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要按照“立足中心城区,拓宽城市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联动”的思路,对我市城市总体规模进行第二次修编,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立足中心城区”就是要把今后五年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的规划建城区内,并把宝盖、灵秀两镇纳入城区规划范围,努力提高中心城区的档次和品位。“拓展城市规模”,就是要着眼于今后城市的发展,实施“东扩北拓”计划,扩大城市发展的更大空间,为今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好规划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就是合理规划城市产业布局,在整体上形成几个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块。“促进区域联动”,就是要对市中心商贸带、祥芝、鸿山、锦尚沿海三镇滨海工业走廊、宝盖山、黄金海岸生态旅游支柱区等区块组团,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协调建设,促进城市各区块互动发展。
(二)实现高品位塑造新突破。个性是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建设个性化的城市是打造石狮品牌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突出积淀深厚的闽越文化和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突出亚热带滨海风光,突出闽南侨乡建筑风格,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特色建筑带。有重点地对主要街道立面进行改造,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引进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统筹考虑街景、立面、标高和色彩,力求做到建筑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建成一批一街一景、一楼一品的精品建筑群和标志性建筑,凸现城市建筑特色。要重点建设若干高档次精品小区,规划建设城市文化区,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三)实现高效益经营新突破。深化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建设既当作一项事业,又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综合经营土地、环境、地下地上空间等城市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城市资源效益。加快闲置土地清收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将收回的闲置土地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重新明确用途,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供地方式,盘活存量土地,统一经营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通过转让、拍卖、租赁城市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路桥冠名权等方式,盘活城市无形资产。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进一步形成推进城市建设的合力。
(四)实现高强度建设新突破。继续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区路网,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力。重点抓好沿海防潮防洪工程、石狮市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供水扩容工程、供电扩容工程、龟湖公园、灵秀山森林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加大旧城改造步伐,重点抓好步行街、镇中路改造工程,力争在旧城东西区各建成一个集商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逐步消灭“城中村”。
(五)实现高效能管理新突破。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重点抓好城市卫生、交通的整治和管理,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努力建设园林式的生态城市。适时将灵秀镇与凤里街道、宝盖镇与湖滨街道办分别合并成两个街道,加速实施撤村建居,理顺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重视社区管理,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原则,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向社区下放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部分权限,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化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舒适怡人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