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大足农村金融调查报告



  重庆大足,因县境内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足石刻名扬四海。邓小平同志1986年参观后邓小平连说五声:“中国的了,中国的了。”

  大足距重庆市区80公里,位于重庆市规划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大足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幅员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总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8.1亿元,农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4231元,同比增长20.0%。目前,大足县已初步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经济体系。

  大足是重庆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2008年9月2日,汇丰银行设立的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汇丰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村镇银行,也是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重庆市首家村镇银行。其正式开业,标志着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家进军西部农村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说:“成立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汇丰希望将国际经验带入中国农村地区,发展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经营模式。”

  日前,笔者和重庆区县经济学会杨成理副会长,重庆市委党校罗晓梅副校长,宋爱苏教授等一行考察大足县农村金融,大足县金融办、农办、农商行、农业银行、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农户代表共30多位汇报了大足农村金融现状,现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大足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驻足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大足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金融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 大足金融是重庆市发展最好的区县之一。

  一、大足县金融业发展特点

    (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大足县拥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发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7家银行类分支机构,网点89个,从业人员658人;拥有人寿、人保财险、天安、平安、太平洋等5家保险类分支机构,网点14个,从业人员601人。汇丰村镇银行、重庆银行大足支行已经正式成立运营,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

     (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良好作用。近两年,大足县成立了县国资公司、丰足农业公司、吉宏担保公司、县公路建设总公司、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金馨苑公司、水利建设公司、地天泰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一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产总额达到10.8亿。截止2008年6月末,全县政府性贷款余额达至2.9亿元。预计今年余额将达到5.4亿元。目前,正抓紧开展国有投融资平台整合工作,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 三)农村金融业发展强劲。2007年末,全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9.6亿元和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2.9%,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6、6.5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0个、8.6个百分点,与2002相比,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1%、6.6%,一改连续几年低速增长的态势,长期以来的存贷倒挂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亿元,增速达到24.9%,大大高于往年l 0%的平均增速。保险密度、深度分别达到1.22%和111元。今年1—6月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5.0亿元、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10.6%,比年初增长11.1%、4.7%;保费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23.9%。

     ( 四)金融生态不断优化。各银行机构通过坏账核销、依法收贷等措施,加快处置不良资产。2007年底,不良贷款率比2006年下降7.6个百分点,降到l2.2%。今年6月末,全县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到6.8%,比年初下降5.4个百分点。同时,大足县政府成立了金融办,建立了金融季度联席会议分析、金融年度目标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银政、银企沟通和合作,大足金融生态环境是近1 0年最好时期。但这是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情况下取得的,从金融规模、发展质量上与重庆市政府要求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努力。

  (五)创造了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新型模式。围绕县域经济呈现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农户大户带动型”等新型模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足支行根据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需求在支农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对重庆采阳农业发展合作社、大足海天石魂农业科技公司、荷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恒绿茶业公司,良茂米业公司、加丰米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了正州牧业公司等种养殖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了三驱镇和石马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宝顶镇养蜂专业合作社、铁山镇葡萄种植协会等专业协会和种养农业大户,截至2008年6目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足支行各I项存款余额2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7.3亿元,占6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6.6亿元,现有户数20232户(农户贷款中的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亿元,户数17918户,农户联保贷款余额325万元,现有户数176户,农村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余额2523万元,现有户数365户)。

  (六)是根据农村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相适应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提高。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足支行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 充分运用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公证贷款、农业产业大户贷款等现有贷款品种,大力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服务“三农”的融资方式、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在满足广大农户基本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发展规模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非农产业等多层次的信贷需求,促进其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多品种、宽领域、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拓宽服务范围,从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户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并重。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化起步早、发展快、特色鲜明、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大足县“现代农业基地”和“国际旅游胜地”的定位,着眼于“发展大农业、提供大服务”的趋势,由过去支持粮食生产拓宽为支持大农业,由支持传统农业拓宽为支持特色农业,由支持农业种养业拓宽为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行功能日趋完善的“农信银”、农民工特色卡、小额支付系统和信合平安卡等方便快捷的结算渠道,使广大农户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

  二、大足农村金融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主体欠位,农村营业网点欠位,专业人才积累欠位,金融体系薄弱。大足三大金融服务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权限上收,分支机构逐步淡出农村,200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共有营业网点17个,比2002年减少6个,减幅达到26.1%,绝大多数乡镇只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机构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278人减少到214人,减幅23.0%。从四大商业银行与全县贷款余额占比看,只为20.7%。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县域内唯一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服务领域虽有所拓宽,但其商业化运作和大客户策略难以辐射到广大农户。邮政储蓄基本“只存不贷”,更成为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化”转移的管道。由于多数金融机构总体布局呈收缩趋势,县域金融服务的重任落在农村商业银行(原农村信用社),但“一社”难以支撑“三农”,难以有效满足县域经济需求。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缺位,导致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农业贷款担保机构难找。从目前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的要求来看,农民依靠自身基本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担保,但农村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功能单一,还没有专门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基金或机构。尤其是对农户和农村企业而言,在目前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而自身抵押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二是农业保险缺位。“多年致富、一灾致贫”、“一朝滞销、一季亏本”是农民经受双重风险的直接体现。由于农业面临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致使一些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顾虑重重,裹足不前,丧失了商机。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让保险公司“望而却步”,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筹农业保险发展。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一般占农产品产值的8—12%左右甚至更高,农民虽有保险的强烈要求,却没有承担高额保险费的能力,财政税收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保险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从而导致农业保险的承保密度低。

  (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三缺失”

  1、缺失品种创新。从产品创新上看,虽然目前城市中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广大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依旧单一,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只限于存款、取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更是严重短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业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径。农业保险、信托、租赁等业务的开展仍处于探索之中,投资理财、网上银行、银行卡等新型金融业务少有办理,金融服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加之县域金融竞争加剧,新增机构对存款市场的再度分化和自身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工作对接,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削弱我们信贷资金的供给。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网上银行等更是难以推广。

  2、缺失政策创新。“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未完全到位。由于农业风险较大,使得农村信贷条件苛刻、门槛较高,农民“难贷款”问题仍然存在,限制了支农作用。

  主要体现在政策创新不足。从政策创新上看,“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未完全到位。由于农业风险较大且无合适抵押品,使得农村信贷条件苛刻、门槛较高,农民“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限制了金融支农作用;而发生其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后,农业生产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与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的冲突。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信贷产品以及授信额度、期限等还不能较好适应“三农”需要。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纯粹的信用贷款根本没有。而广大农村中小企业其土地及建筑一般只占其资产结构的20%左右,普遍欠缺不动产担保资源。对多数农户而言,他们比较有价值的财产就是承包地,根据《担保法》规定:“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抵押”。2003年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设定抵押。这些规定致使涉农融资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品,项目再好也难以获取信贷支持。据涉农部门调查,目前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县种养殖农户、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渠道为贷款,有45%的农户和65%的农业企业认为贷款需求不能满足。突出地表现为“四难”:即设施农业贷款难、项目农业和农业园区贷款难、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难、农村合作组织贷款难。广大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普遍希望真正按照农户的生产经营周期来制定农业贷款的期限,放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等信贷品种贷款额度,加大支持力度。

  3、缺失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网络不完善,尤其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并没有全部与大额支付系统衔接,导致农村资金结算难以真正实现“一汇通”。

  (三)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三不足”

  1、“造血”功能不足,推不出资金。

  金融资源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资金制约。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62亿元、5197亿元。从金融资源分布来看,90%的贷款集中在“一圈”,“一圈”中80%又集中在主城,76%的资金集中在主城区、大项目和大企业。今年1—6月大足县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5.0亿元、21.6亿元,存贷比为1:0.33(一圈中只与铜梁、荣昌持平),按存贷比1:1的方式估计,目前我县的贷款需求缺口高达40多亿元。

  2、“护血”功能不足,留不住资金。

    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资金回流农村渠道不畅。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有:一是邮政储蓄资金净流出。邮政储蓄机构网点遍布城乡,并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目前,县级以下邮政储蓄存款约有80%以上是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但其“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入人民银行,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二是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存在“非农化”的趋向。为适应适应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加剧,农村商业银行将相对富余的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项目,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缩减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资金规模,造成信贷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形成农村资金投入—流出—再投入—再流出的恶性循环,抑制了农村资本积累。

  3、“输血”功能不足,引不进资金。

  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有周期长、风险大、回报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大,“利润最大”和“风险最小”的经营取向,决定了信贷资金必然向效益好、风险小、盈利高的行业流动。农业的弱势地位与银行商业化经营取向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农村银行信贷资金非农化,进一步激化了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一是农业发展银行虽然目前业务范围已相对较广,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基础生产及加工、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但真正在支持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扶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农村商业银行(即原农村信用社)“小马”难拉“三农”大车。国有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后,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成为农村地区“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受自有资本金少、资金实力弱、历史包袱重等影响,难以向“三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其产权制度改革后,盈利压力增大、不良贷款考核加强,对增加“三农”贷款投入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工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的农村分支机构大量萎缩,有的甚至完全退出了农村服务领域,造成了农村乡镇国有金融服务的盲区,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总量较小;四是政策因素和金融管制严重制约了民间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严重滞后。金融体系不完善,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为解决此难题,政府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招商引资,但效果不佳。

  4、城乡统筹需求资金巨大,但农业贷款额度小,产业化发展融资困难。

  (一)城乡统筹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比较突出。鉴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大量金融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农村水利、公路建设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不足,欠帐较多,亟需投入改善。作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的方式,实现互利互惠。

  (二)特色产业发展金融服务需求比较突出。县域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各特色产业亟待培育,最核心的在于金融支持。比如,特色农业方面,由于贷款抵押、担保等问题,种养殖农户、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渠道为信用社小额农贷和亲友借款,95%的农业项目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有45%的农户和65%的农业企业认为贷款需求不能满足。造成贷存差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缺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部分群体、少数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我县大力支持汇丰村镇银行试点的目的就是要填补部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目前该行仍在筹建过程中,试点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三)民营经济需求比较突出。目前,大足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16203户。今年6月末,全县短期贷款中工业、建筑业、商业和农业企业贷款总额为5.2亿,绝对额仅比年初增长520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为负增长,降幅5.8%;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比例达到67.0%,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农业贷款额度小,产业化发展融资困难。金融部门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普遍存在贷款权限上收(一些分支行仅有50万元低风险信贷业务贷款权限),实施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全国或全市统一的贷款标准等,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支农”的政策性与“经营”的商业性双重目标在市场条件下冲突加剧,影响金融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投入。从目前情况看,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小额贷款满足程度相对较高,农户小额资金信贷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主要形式,虽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还款期短,一半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相适应;其次是额度太小,一般在5000元以下,远不能满足农户需要,更不能适应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特别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房改造和新建,普遍资金需求3—5万元,超过了银行贷款额度,获得贷款十分困难。种养大户其农村土地、房产等产权不够明晰,加之地上附着物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品,农民缺乏其他有效抵押品;农村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少,抵押物变现率也较低。现有的62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自身实力不强,要增强企业标准化程度,扩大再生产,资金缺口超过2亿元。但大额贷款因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企业和个人融资处于弱势地位,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满足程度较低。

  三、发展大足农村金融的建议

  “希望农村金融‘贷款额度大一点,时间长一点,方式灵活一点,门槛降低一点!”这是大足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呼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建构农村产权体系;农村产业技术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政策支持体系;城乡统筹金融服务体系。打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通道。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刚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等生产要素的重组。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既有金融机构资金趋利性因素影响,更有政策层面上改革的不足,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上的收缩,政策性银行又没有及时跟进,使得有限的农村建设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既要充分利用政策引导、措施倾斜、窗口指导等行政手段,也要考虑利用市场手段、价值杠杆、利益调节等经济手段去矫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差,利用利益机制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向农村回流,建立起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机构商业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因此,建议通过金融立法创新,优化金融支农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加快研究制定《农业信贷法》、《合作金融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等配套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支农责任、权利与义务,对部分县域金融机构要明确将吸收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对新增当地的支农贷款给予减免税收或其他优惠政策,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

      (二)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创新农村融资抵押方式。农村金融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另辟蹊径,最重要的是建立有异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借款还贷机制,这种机制首要的是要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机制。在美国,动产融资占到小企业融资总量的70%,在新兴市场国家,银行所接受的担保物73%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而广大中小企业却普遍欠缺不动产担保资源。因此,要创新农村融资抵押方式,建立和完善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制度,促使农村资源转化为金融信用,解开农村融资中的“死结’’。一是建议对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基地等,通过发证确权等方式,促使农民手中有限资源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依据;二是针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按照《物权法》规定的动产质押制度,创新诸如厂商银三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三是发展以亲友链、社区链为特征的关系型贷款,开展“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四是成立信用担保中心,发挥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于一身,融中小企业担保与农业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担保职能作用。选择经营管理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

      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瓶颈约束”、满足度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农村金融产品“货不对路”、供需脱节。因此,针对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开发适销对路农村金融产品显得十分迫切重要。在银行业方面,要针对“三农”贷款“短、频、急、小”的特点,大力创新信贷产品,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按揭贷款、农产品套期保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贷款、农村消费贷款、农民进城务工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品种。在农业保险方面,建议补贴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设立再保险公司,对涉农保险业务实行再保险等。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大足农村金融调查报告
      (三)完善三大体系

      一是组织体系。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有序、竞争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来支撑。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形成多种形式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议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定位要进一步向“三农”倾斜,防止以往改革中的城市化、商业化趋向;巩固和稳定县域农行分支机构,促进“重心”下沉;

  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将其打造成提供多方位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农业政策银行;转变邮储银行经营机制,促进农村资金回流;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开办“支农”险种,并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和免税支持。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人才培养,为构筑农村金融未来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监管体系。金融业是从事货币经营和信用的特殊行业,其投机风险和流动风险远高于一般工商行业,一旦出现问题,将带来极大的社会成本。因此,在加快推进农村会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建议: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地方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可以考虑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监管权,如适时建立地方金融管理与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地方政府参与金融机构从准入、运营到退出的全程监管。另一方面,正视民间金融的“草根诉求”。目前,民间借贷相当普遍,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但也带来一定的危害,一些民间借贷活动成为孕育“地下经济”的温床。特别是民间借贷中普遍存在的高利贷现象,提高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了其市场竞争能力。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出台有关政策,正确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把民间金融融入整个农村金融的供求均衡系统之中。

  三是信用体系。新农村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要遵循以道德约束为支撑、以制度规范为基础、以法律强制为保障的原则,加快构建农村和农户信用服务体系。建议:一是加快信用立法,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通过立法制订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守信者,打击失信方的信用规则,使经济行为主体在维护正当权益上有法可依。二是开展“诚信社会”建设,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道德保障。针对农村区域广、农业经济个体多的特点,在农村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全方位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农民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政府、金融、农民“三兴”、“三赢”的良好局面。

  感谢大足县金融办、农办、农商行、农业银行、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农户代表提供资料及支持,在此一致并谢!

  蔡律 2008年11月1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5098.html

更多阅读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澳洲八大硕士语言课程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分析(研发中心年终宏观分析专稿执笔 李金元 编辑范适安)2008年11月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海啸。华尔街又一次陷入恐慌

08年金融危机中国应对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二零零八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世界各国开始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威胁。当前,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评估形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此次

杨柳勇:美国金融大危机带来的教训

毫无疑问,这是百年一遇的onmouseover="kwE(event,0, this)" onmousemove=kwM(0) onmouseout=kwL(event,this) onclick=kwC(event,0)>金融大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反思是:中国金融业应该如何在变革中创新,来处理风险与融资的关

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  事实上,早在20

声明:《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大足农村金融调查报告》为网友哖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