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4万亿刺激的A股市场脱离愁云惨雾的全球资本市场,有评论指,A股市场的腰板挺起来了,A股重获定价权。
以几天的涨跌来判断A股市场的定价权如此重大的事件,本来就是过于轻率的举动,起码我们应该看看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史中,有多久的时间是被国际市场与受制于美股市场的香港市场牵制的,时间上如何分布。最近这半年,A股市场受到国际市场非常明确的牵引,而此前是绝缘体,基本上受到国有股减持等政策牵制,以至于全球皆涨我独熊,最近这一周的上涨是否说明A股又走出独立行情了呢?
所有乐观者都提到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财政刺激计划确实能够利好某些企业,尤其是基建类的央企,以及与基建相关的企业。从明年1月1日开始的企业增值税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切实的业绩。目前股市的这一轮涨幅是政府的经济拯救方案在资本市场提前发酵,是政策市的典型表现,人们对政策救市抱有极大的信心,不过刺激时间有多长,还有待观察。事实上,正是因为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导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才需要重拳出击。
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双重考验,一是能否以市场化的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二是人民币能否成为自由兑换货币,这两重关卡对于我国经济是重大考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次4万亿可以部分解决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能否收效?鉴往而知来,与1997年、1998年的经济紧缩周期相比,我国在98年至9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98年至03年期间,政府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由此拉动的投资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但中国经济仍然经历了四年的通缩期,直到03年的房地产市场化其实是高价化、和03年之后中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才最终带动了国内的消费,解决了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
经历了03年以后GDP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期,中国经济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应该指出,与97、98年时相比,家庭消费支出在减少,而贫富差距在扩大。97年家庭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5.2%,98年为45.3%,而2007年为35.4%,民间消费在萎缩,中国过剩的产能只有靠外部投资与国际市场来消化。其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对农村居民平均收入之比从1997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3.3%。可见,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比1998年时更加严重,民间消费在削弱而不是增强。
经济刺激计划有助于解决中国基建与公益产品供应不足的短板,也将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与投资低效的问题,4万亿规划尚未彻底出台,一些钢铁企业扩张规划已经出台。可见,经济刺激计划与市场效率提升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积极财政不能解决资源效率配置的低下与资本市场不公的问题,不能驱除大小非减持的阴云,此前一些银行甩卖小非股权惨遭流拍,可见市场还处于信心薄弱期。
笔者坚定认为,产生大小非、大小限的新股发行制度问题是蚕食中国资本市场信心的毒瘤,此症不除,中国资本市场的输血机制,将成为大小非的盘中餐。
对于大小非市场并未形成共识。从证监会官员的表态,到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女士指出,对于市场关注的“大小非解禁”,其实许多国有控股公司减持欲望并没有市场担心的那么强烈,我们不必对大小非问题过分敏感,而应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所说的“今年大小非出来后当然得调整。现在股市不好了,有些人又要求政府把大小非给停了。好不容易改革的成果,为了当前的蝇头小利把大小非给停了?现在没法去救股市,要救那些基础性东西,金融体系,宏观经济搞好了,企业的利润好一点,股市自然好一点。”
很显然,这些论道者并没有提及上市公司动辄80%、90%的非流通股造成新股发行的高额溢价,也没有提及源源不断产生的大小非、大小限对资本调的抽血和对市场基础的腐蚀性,一味以市场化为大旗为大小非遮掩,此言论若成主流,中国资本市场将长期在低位徘徊,或者有意拉高、诱多将到银行避险的存款诱入股市。可以肯定,排队等待发行的公司和现金流紧崩的上市公司,已经无法容忍缺乏融资功能的市场了。
两周上涨就让有些人忘乎所以,以为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上涨火车头,以为中国资本市场可以不顾所有利空特立独行,就忘了我国资源配置低效这一长期隐患,忘了大小非这一制度顽疾,实在是健忘、自大得可以。
注:赞成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救急。不过由此忘乎所以,以为惟我独强,实在糊涂得可以。市场机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美国代替英国有多久?
股市与实体经济绝非同进退,不过,即使想让股市成为融资地,现在还差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