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跋:美国凭什么走出危机
美国凭什么走出危机金融危机的五大悬案归结成一个最大的悬案就是美国经济如何走出危机。有人说,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周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就能自行恢复。这是一种乐观的看法。然而,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留下了过多的悬念,局势究竟如何发展谁都不可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显得很陌生,事件的演化已经超出了人们已有的经验,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可能已经超出了经济波动的范畴。金融危机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金融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过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模式调整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未来的金融业走向究竟如何,到目前为止,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个谜。aihuau.com◆ 金融危机很可能是一种超周期现象当经济运行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跳出了原有的经济运行轨道,以往的周期性经验就有可能不再成立。那么,美国经济如何走出危机的阴影就是一个无法提前预知的事情。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很有可能走向长期化。经济危机超出了市场机制周期性的自发调节能力,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三次这样的事情。 第一个例子是大萧条。自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以来,很快就席卷了全球。其产生的破坏力十分强大,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大萧条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在战争结束后才得到了彻底解决。第二个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结束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战后繁荣,世界经济进入了漫长的动荡期。以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高居不下为特征的滞胀,成为长期困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难题。只是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出现了以计算机普及与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世界经济才再次走向了繁荣。第三个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直到进入新世纪,仍没有摆脱衰退的阴影。直至今日,日本也没有找出重新振兴经济。恢复往日风光的理想办法。如今的金融危机能不能使美国重蹈日本的覆辙,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观察的事情。◆ 传统方式不足以摆脱危机从历史经验来看,要走出非周期性的衰落,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和历史机遇,还需要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不断创新。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如今,又到了经济学出现革命性突破的时刻了。如果不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就不会迎来新时代繁荣的曙光。美国的救市行动,不管声势多么浩大,都很难改变金融危机所造就的事实性灾难。实际上,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美国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十分有限。加大政府支出是刺激经济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工具,只是目前美国的政府赤字已经直逼十万亿美元这个数量级。在如此沉重的财政负担下,增加政府支出能够带来哪些负面的东西,确实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不能不正视的问题。货币政策的效果到底怎样,是一个缺乏实证基础的问题。况且,运用货币政策,毕竟空间有限,零利率是底线。另外的选择就是印钞票,其结果只能导致人们对货币体系信心的彻底丧失。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组合是最佳选择,但如何设计却是一门艺术,其操作上遇到的最大难度在于经济活动的不可测性。市场经济如此复杂,仅凭统计方法采集的相关数据难以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与内在联系。即使找到了政策组合的最优方法,仅靠政策手段能不能把美国经济带出危机还是一个未知数。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正如英国布朗政府在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一样。经济政策是否能够收到实效,在很多时候是运气大于能力。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出了滞胀的陷阱,里根政府的政策措施的效果比较有限,真正起作用的是实体经济的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了是解决一切经济难题的本源动力。◆ 新的经济增长的题材在哪里
要走出金融危机留下的困局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实体经济出现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增长题材。这些增长题材通常来自于人口、资源、技术、社会结构变动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如今,处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在哪一方面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少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晰。
外贸出口是美国经济中唯一受冲击较小的亮点,在今后的复苏过程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尚有待观察。一种可能是,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一些新动向。结合外包回流,为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些制造业的产业部门将得到加强,但是美国的优势能不能在生产部门中得到充分体现,还是一个未知数。从历史经验看,能够推动美国经济走向新的繁荣的最大潜力来自于技术进步。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优势的国家。但是,下一个新技术革命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局面仍不明朗。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的金融体系何去何从,还会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吗,还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吗?金融业的现有问题解决了,是否就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出了危机。金融市场的冻结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但是金融机构本身的深层次问题则需要时间,如何重新建立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信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