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王宇、姚均芳)继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年期央票隔周发行后,12月2日央行再次宣布,自本周起1年期央票暂停发行。这是自7月份停发3年期央行票据以来,央行又一次通过停发央票的方式来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分析人士指出,1年期央票的暂停发行,是在进一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央票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属于典型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发行央票是各国央行用来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这是我国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整的延续,一方面体现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宣示效应,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以确保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体系资金的充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年期央票发行暂停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有所增加,大量资金将回到银行体系。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开始适度微调,包括央票发行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也开始减弱,央行于7月初宣布停止发行3年期央票后,于10月27日和11月5日,再次宣布将1年期和3月期央票发行频率由每周一发改为隔周一发。
作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诞生的资金回笼工具,央行票据为对冲外汇占款,避免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流向市场立下汗马功劳。业内人士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央行票据的隐退在预料之中。
11月11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如何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曾明确提到,今后将首先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将大幅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除停发3年期央票外,1年期和3个月期央票发行频率也要降低。
目前为止,央行票据中仅存3个月央票品种。相对于1年期央票,3个月央票所占市场比重并不很大。市场分析人士预计,考虑到今后市场资金状况,3个月央票也不排除会出现暂停发行的可能。
针对目前市场上关于是否会出现“流动性充斥银行不会进入到投资和消费领域”的流动性陷阱问题,郭田勇认为,在需求严重不足之时,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问题,但当前国家拉动内需的力度非常大,正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带动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到生产领域,如此大手笔调控会对未来贷款量增加有所帮助,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流动性陷阱”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