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台湾励志图书:了解人性的八堂课》
别想六十五岁退休 人生若还有一口气在,

同志们都需不断努力! 有两种人的光芒特别引人注意:从小就是个天才;还有,到老还能够发光。 桃园县一座大楼的地下室有个理发厅,有一位做了一辈子服务业的五十九岁妇人,自幼因为家中贫困没法受教育,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取得了空中大学的人文学系学位,大家已经觉得她很了不起了,没想到她竟然还想继续进修。今年,她考上了某大学的哲学研究所,而且还立下志愿:她还要往博士班迈进! 真是勇敢的女人。 年纪大了才立志读书,在学成之后的发展或许比年轻时就取得学位的“早慧者”有限,但精神还是很令人敬佩。 近几年来,大学之门大开,而研究生的数目也比十年前多上了好几倍,受惠的不只是年轻学子而已,有许多人在事业有成,在别人认为他已经可以退休的年纪,回学校进修。一位教授朋友说,这些老学生有实务经验,又可以马上把课堂上所学用在自己的事业上,读起书来都特别用功。 像鲑鱼一样游回学校,已经变成一股潮流。在外商企业工作的朋友,特别有一种压力:就算是老早得到理工博士学位的人,都到知名大学的EMBA就读研究所,他们要的不是学位,而是一种“不断成长的证明”。 过去好几十年,一般人只要在进入大机构后,就可以“安步当车”地靠年资往上晋升,很可能在出校门之后,就没有学过一项新把戏,等着领退休金,现在的中年人,可别打这种算盘。世上已无真正的铁饭碗,就算在现在看来固若金汤的公家单位任职,也不保证可以领得退休金。每个人都必须有多一把刷子。 过去许多年,六十五岁退休,被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六十五岁退休,其实是俾斯麦时代(一八七零年)算出来的退休年纪,连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也说:过去六十五岁,和现在七十九岁的心智和体力差不多。 再加上人口的负成长与年轻人“钱自己用都不够”的倾向,要期待六十五岁退休,希望其实很渺茫。“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做到老”都将成为不得不然的趋势——人生若尚未完结,同志们都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