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西合璧的管理百科全书:海尔管理模式全集》
海尔人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海尔认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任何一个产品可能都有一个淡季,如何来对待淡季呢?如果认为淡季就应该一定卖的少,你肯定不会去创造一个市场;如果你在淡季中寻找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市场,可能就会把淡季变成旺季。打破淡季市场论的“小小神童”洗衣机的发明,就是海尔创新的一个出色故事。 在过去,洗衣机就是一个淡旺季十分明显的产品,夏天是淡季,海尔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是洗衣机不好卖,而是市场缺乏一种能适应人们夏季洗衣服的洗衣机,夏天更需要洗衣机,因为换洗的衣服增多了,但传统的洗衣机容量太大而不适合夏天经常洗小件衣服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海尔开发出了一种容量只有一千克的小洗衣机,并根据上海人洗衣洗得勤的特点,率先把它推到了上海市场试销,产品推出后很快就被上海人接受了,随后,在全国市场也获得了成功,销量已突破200万台。 即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韩国还在大量进口这种洗衣机,为了能更放心地吃这个“蛋糕”,海尔还给这个产品申请了11项专利,同时,这些专利在日、韩也做了申请,所以韩国和日本客商只能大量进口,海尔洗衣机实现了淡季不淡。海尔不仅做大了一块块蛋糕,而且也将模仿的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张瑞敏的“蛋糕”论,与被奉为当代经理人的“企业圣经”——“蓝海战略”不谋而合,“蓝海战略”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基于对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市场可分为“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如要赢得明天,不能仅仅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换句话说,所谓的“蓝海战略”就是企业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也就是摆脱“红海”,转为向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从而开启巨大潜在需求,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创“蓝海”。 德鲁克有一句话:“好的公司是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是创造市场。”创造市场其实也就是把顾客心中的朦胧的、若隐若现的、如梦似幻的潜在需求挖掘出来,诱导出来,使之明晰化、形象化、商品化。日本一家巧克力公司利用日本人追求西方生活品位的心理,通过一切宣传手段,培养日本青年人过“情人节”的习惯。他们宣布在情人节期间购买巧克力可半价优惠,还为此开发出了一种精美的巧克力。通过努力,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在日本形成了过情人节并赠送巧克力的风尚,该公司也成了日本最大的巧克力公司。 1980年,随身听在没有作任何调研的情况下投放市场,一时火爆日本,随之火暴世界。盛田昭夫说:“消费者不知道能生产哪些产品,但我们知道”。好一句掷地有声的“我们知道”,这足以成为产品开发创新者的座右铭了。 不过,创造市场之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企业必须要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组织;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具有相当高的创意意识和创新才能,它要求企业具有收集并整合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外界变化极为敏感,对未来趋势把握准确,对转瞬而逝的商机能迅速抓住,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需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然而,以辩证的观点来看,艰难的路往往又是轻松的路——风雨泥泞后,阳光彩虹下,谁的脚步不是春风得意的呢? 11 盖住对手 海尔在销售终端经常会根据竞争对手的宣传口径提炼自身产品的盖帽点,通过宣传自己的产品优势来对对手的弱点进行盖帽,从而突出海尔品牌的产品优势,使消费者在对比中接受海尔产品。 盖帽,被称为“魔鬼的耳光”,指的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投篮或上篮时,当他把球举到最高点或者球刚离手的一刹那,防守队员立即跳起将球打落,称为盖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