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许多小企业生产、财务、运营成本不断提高,销售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同时,我市经济发展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14”总体部署开局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整体启动、“一圈两翼”经济战略逐步推进,这为重庆银行发展小企业业务提供了广阔天地。面对严峻挑战和大好机遇,在银监会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下,重庆银行上下一心、求真务实,按照 “以优质集群小企业为目标客户,以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为着力点,以多元化合作平台为业务渠道,以特色支行为业务试验地,以逐步优化业务制度、流程和管理机制为保障,不断提高业务市场份额,努力打造小企业贷款知名品牌”的整体思路,全力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业务总体成效明显
重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对地方小企业的支持。从2006年开始,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三年时间重庆银行已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8925笔,总额985859万元,支持了7895户小企业客户。截止2008年10月,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01318万元,比2005年末增加185701万元;小企业贷款客户数达到2816户,比2005年末增加1398户,占重庆银行公司类客户的61.6%;通过不断加强贷款风险管理,重庆银行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良好,不良贷款2652万元,不良率0.88%,不良占比极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一: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度增长趋势图
表二: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客户数年度增长趋势图
表三: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年度变化趋势图
(二)、基层支行业务探索取得成功
2006年以来,多数支行积极谋划出路,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大力开拓小企业贷款业务,建西支行、九龙广场支行、李家沱支行、南坪支行、人和街支行、人民路支行、荣昌支行等一大批基层支行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重庆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基层支行业务探索成效
二、重庆银行推动小企业贷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定位,明晰远期发展战略
1、明晰发展战略。2006年5月,重庆银行在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小微企业市场作为重庆银行的核心市场,重庆银行需通过优化业务模式、风险管控模式、建立专业团队等方式,形成在中小微市场的竞争优势,成为市场领导者”。
2、分阶段部署业务计划。
小企业业务发展阶段计划
3、科学定位,细分客户市场
行业定位:确立以装备制造、化工、商贸、物流、交通、能源等重庆区域6个优势行业为重点支持对象;
业务范围定位:将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锁定在我市优势行业的100家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近30个特色工业园区、近50个专业特色市场、近10个区县经济产业带范围内;
客户群体定位:明确6类客户群体作为重点业务对象:制造型龙头企业的核心配套企业;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内的小企业;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商会、协会成员企业;大型百货或机电卖场供应商及其他优质商贸物流企业;区县产业带内小企业集群;优质高科技、出口加工型及农业产业化小企业。
(二)、构建专业化的组织架构
2006年,重庆银行成立小企业业务发展推动办公室,专门负责推动小企业业务发展;2007年正式成立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中心,负责全行中小企业业务的政策制定、业务管理、营销推动等工作;同年重庆银行承接国家开发银行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成立微小企业贷款部,下设片区营销小组,负责经营管理50万元以下贷款业务;同时,以地区产业分布特点,结合支行现有业务结构,在基层支行选拔了七家中小企业业务特色试验支行和十家零售特色业务支行,主攻中小微贷款业务和零售业务。由此,重庆银行初步构建了以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中心和微小企业贷款部为主体,特色支行为支撑,其他支行为辅助的业务组织构架。
重庆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组织架构图
(三)、创新业务模式,打造业务特色
近年来,重庆银行通过认真研究地方产业特点和企业分布、分析同行业业务状况后,决心走出一条“创新业务模式,集群开发客户群体”的小企业业务发展之路。截止目前,一些业务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一些业务模式正逐步探索推广。
各特色业务模式推进情况
(四)、创新业务产品,培育核心竞争力
为配合业务模式的推进,保证业务模式的可持续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重庆银行针对目标客户开发了“金翅膀”系列融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金翅膀”系列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体系
(五)、优化业务运行机制,提升业务效率和质量
为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和质量,重庆银行陆续出台《关于调整中小企业业务管理流程的通知》、《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评审规则》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审批小组议事规则》等制度,对中小企业业务的调查审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通过优化业务运行机制和流程,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一笔贷款业务最短2天即可审批完毕,最长也不超过7个工作日。评审人员每天业务审查量平均达到1.2笔左右。
在贷前调查阶段,一是坚持四眼原则,必须由两名以上客户经理进行调查;二是坚持实地核查原则,客户经理需对客户经营情况、资产状况、销售收入等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推行“小企业授信业务调查专业模版”,明确授信调查重点和方向,联合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开发设计 “中小企业核心财务信息强化调查表”,辅助评审人员在授信决策中快速、准确地掌握小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在贷中审查阶段,一是分权审批,对金额较小,风险不大的小企业业务授权各支行自行审批;二是专业审批,配备了5名以上专职的小企业审查人员;三是优化审批方式,支行从会议审批制改为双签双审制(客户经理双签、支行负责人双审),总行改革为分类审批,单户300万元以下实行审批人员双签审批,300万元以上存量授信业务实行单审单批,单户新增300万元以上授信业务实行会议审批。
在贷后管理阶段,一是配备专门的贷后管理人员,专职对小企业贷款进行贷后风险的评估和监管;二是注重对客户现金流的监控,实现贷后管理从事务型向技术型的转变。
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图
(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业务潜能
重庆银行下发《小企业业务考核激励办法》,将每年新增中小企业授信余额2500万、新增5家客户、资产权重不低于13%纳入了各支行经营指标体系进行刚性考核。配合指标考核,设置奖励办法,每年末评选全行小企业授信业务优胜支行和业务标兵,在新增业务营销费用上实行专项考核激励,指导支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差别考核,实行直接定量的奖励办法;对小企业实行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建立以信用等级与综合回报为核心的风险定价机制;从信贷额度上保证业务发展不受限制;改进业务系统,实现对小业务的单独统计与核算;明确贷款责任机制,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全面实行尽职者免责。对微小贷款部分,则实行事业部制,进行独立核算考核。通过加强对小企业业务的考核,各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上下联动,利用合作平台拓展市场
1、充分利用重庆三峡产业、瀚华、港渝、通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专业担保机构平台,特别是政府性质的担保平台,发挥其风险转移、风险共担、风险共管的作用。制定出台《重庆银行与专业担保机构合作管理办法》,规范加强合作,发挥担保机构在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中的风险转移、资源转化的作用。
2、紧紧抓住中小企业局、各区县政府、经委、团委等政府相关平台,充分发挥重庆银行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实现互利双赢,共谋发展。重庆银行先后与团市委合作开展“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与綦江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近郊区县跨越式发展策略”座谈会,与支行联动对壁山汽摩及皮革基地,綦江、潼南等地农业产业化,江津齿轮箱企业群、荣昌畜牧产业、大足小五金市场积极营销和拓展。
3、积极发展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会、南坪工商联、湖南商会、福建商会、建材商会、浙江商会、台商协会等民间经济组织的业务合作,培育信用中介体系,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资源。
4、加强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合作。重庆银行同茶园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九龙工业园区、长寿化工园、同兴工业园区、花溪工业园区、高新园区等市内特色工业园区合作逐年拓宽加深,效果十分明显。
5、加大与专业市场的合作力度。重庆银行与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大川建材市场、陈家坪机电市场、老顶坡汽摩配件市场开展了业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加强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客户经理队伍
重庆银行对客户经理建立了良好的培训学习制度,一是客户经理必须进行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上岗;二是根据行业、产品等新情况对客户经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指导培训;三是派出业务骨干到包商银行、大新银行等国内外先进银行学习,提升业务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通过这些培训措施,重庆银行已经培育了一支200人的专业化的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其中微小企业贷款客户经理80名左右,小企业客户经理120名左右。
三、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少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前景堪忧,这对银行在业务拓展、客户选择、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了银行推动小企业贷款工作的难度。
2、信用能力不足是小企业贷款存在的较大障碍。一是很多小企业没有规范的内部管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二是自身抵质押资产不足,专业担保平台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导致信用能力较弱。
3、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大多数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两端,受行业波动影响大,而总体的经济体量偏小,经营稳定性不足,抗风险能力偏弱。同时经营小企业贷款的单位管理成本远高于大企业。因此,对银行而言,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小,而银行的信贷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地方商业银行向零售型银行转型需要一定时间。
4、小企业负担沉重。一是赋税较高,行政管理收费、其他分摊费用名目繁多;二是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评估费用、担保费用、抵押登记费用、保险费用等融资成本较高,严重摊薄企业经营收益。
(二)几点建议
1、建议银监会加大对中小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工作的指导力度。在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监管当局在监管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风险提示等方面加强指引,以促进中小商业银行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
2、建议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是健全与小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公共信息查阅平台,实现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二是建立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记录披露平台;三是建立违约信息披露机制和惩罚机制。
3、建议呼吁各级政府应对小企业多予少取,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巨大,各级政府部门可通过减免抵质押登记费用、工商登记及管理费用等方式减少企业行政收费支出;适当减轻小企业相关税费;通过对重点行业给予专项财政补贴扶持小企业,降低小企业经营的成本;各级政府可安排一定财力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减小银行经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损失。
4、建议加大对专业担保机构的管理力度。由于目前监管主体的缺位,担保市场上鱼目混珠,担保机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资金运作不规范,担保行业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导致多数担保机构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呼吁国家早日出台专业担保机构的管理细则,将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监管体系,对专业担保机构的准入、业务运行、资金运作等加强监管力度,让担保机构真正发挥担保增信的作用,推动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
5、建议银监局出台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小企业贷款的差别化风险拨备制度、责任认定制度、不良处置制度,减少银行经营顾虑,推动银行主动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