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产业的路径依赖 ——浅评暴风的转型发展策略 2008年的互联网大会,南京。分场论坛有三分之一的话题都在谈论视频。

我向来是一个对视频不感冒的人。上面谈视频,我就在下面睡大觉,之所以选择某某分会场,多半是因为我想一睹这些视频网站老总的庐山真面目。比如庞升东,比我想象的老很多;比如李善友,原来可以醒人瞌睡;再比如王微,原来他比YouTube更早做视频而非抄袭,而且亲和,午餐桌边那么的不张扬。 成为“中国第一视频”,对于这些立足于视频分享或是点播的视频网站来说,对于越来越多的视频竞争者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用户、更愉快的融资,还意味着未来的并购甚至上市。但在我看来,单纯的分享是过于狭隘的,而纯粹点播的价值也值得怀疑。真正有价值的视频方向应该还是在于传播。国内有一些企业把视频传播当作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播放器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暴风,而刚刚向暴风发起挑战的则是腾讯。 播放器平台之于视频传播从表现上讲是一种新媒体。暴风播放器的日使用率高达近2千万次,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离线播放者。而几个月以前暴风从单纯的播放器升级转型为视频播放平台之后,它就成为了这些大大小小为了抢占“中国第一视频”而争得你死我活的视频网站的一个基础平台,一个整合者。 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的发展和普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使用习惯的不同,国外成功的网站模式并非都适合中国的土壤。总体来看,中国历来的软件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习惯具有鲜明的去版权化色彩,中国的视频领域也符合这一特征。但这并不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迎合这一习惯有可能导致强烈的知识产权冲突,也不可能有良好的盈利成长空间。但作为视频传播基础的播放器平台却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它与视频内容是两种互补但完全异质的市场领域,无论视频内容的方向和主体色彩如何改变,播放器平台始终在视频的历史演进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罗马的马车轮距决定了现代火车的铁轨间距,而为解决卡键问题设计的QWERTY低效键盘决定了现代计算机的键盘布局。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路径依赖案例。争取路径依赖,是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以外的第四种竞争战略。微软深谙其中的道理,利用Windows奠定了软件业霸主的地位;Google深谙其中的道理,利用技术手段奠定了搜索业霸主的地位,又在卫星地图等领域继续沿用这一优势策略;IBM、HP、Amazon、Dell等又在云计算的新型领域展开争取路径依赖的激烈竞争。 没有哪一家企业在获取了路径依赖之后会拒斥其强大盈利能力的诱惑,腾讯利用QQ获取了即时通信领域的巨大成功之后,也力图争夺播放器领域的市场。但在我看来,博客(或者个人空间)与即时通信领域有着相通的用户特征和用户习惯,所以腾讯针对该市场领域的扩张是成功的;而视频播放领域之于即时通信,几乎是隔行隔山;对于今天如此细分化的IT产业来说,腾讯此举无疑是一种纯粹多元化的冒险。其战绩将如何,我只能拭目以待。 我想,决不仅限于视频领域或者互联网产业;任何一种市场竞争的发生,都是其背后复杂的技术或者制造生态的必然反映,探索其间的利弊得失和优劣决策始终有利于我们创业或者转型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