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管理有两个极端(3)



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如果答案一时不能肯定,不妨看看别人。古往今来,有许多经营理念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去学习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管理者一方面学学别人,一方面想想自己,便不难成功地整理属于自己的管理之“道”。

  企业初创之际,管理者就对自己的管理哲学有正确的认识,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那么幸运,而能在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对自己的经营理念有所确立,并采取具体的配合行动,那也比继续“盲目航行”要来得强。

 第14节:管理有两个极端(3)
  毕竟企业管理已经迈进“理念导向”的时代!

  四、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

  我们要摆脱两个极端。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空空”表示诚恳,因为宇宙和万物的本质都是诚。诚恳的管理者,比较容易听到真实的声音。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我一无所知,而是就他的问题问问这,问问那,然后拉来扯去,最后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所以孔子是最了不起的,别人每次问他什么问题,他是不会马上给出答案的。

  我们一般人的态度不是这样的,别人问你问题,你会说“如果问我别的,我还不知道,问这个,我最内行”,结果就误导了别人,把人家害得死死的。我们千万记住,一切都在变化,经验很可贵,但经验有时也是很危险的。我在芝加哥开车的时候,看到那条高速公路,兜了半个小时也上不去,因为那里不是我熟悉的地方,依旧凭我在台北市开车的经验,自然是行不通了。

  一个人要诚恳,因为宇宙万物,它的本质就是诚。老实讲,《中庸》这本书不是乱写的,它是宇宙论。用物理学的眼光,宇宙就是能,能就是诚。如果一个人有诚意,就很容易去了解宇宙的真相,就很容易去深入体会别人讲的话。有知识的管理者,才能够从对方所说的话当中,寻找出合理点,才能够就两端提出问题,并且反问到底。

  我要提醒大家,最好的决策,经常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那一个。凡是我们想到的,都是一偏,要不然怎么会后悔。将来有了这种观念,我们就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由时间来决定的,不要急于下结论。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有知识,便可以不诚恳,而只要不诚恳,充内行,就得不到新的东西,最后就会有所偏失。

  要做到诚恳,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事情,站在对方的心态来了解他,而不是以自己的立场做出发点。千万不要在别人讲话讲到一半时,就认为不是这样的,就开始否定别人了。你怎么知道不是这样的呢?尤其是我们的下属,他想了很久,才很小心地和你谈问题,还没有谈一半,你就否定他了,他就很泄气,以后不会再和你讲了。我们连他的话都没听完,就说这样不行,你想他有什么感觉。

  中国人讲求“中道”。“中道”不是走中间路线,也不是折中,应该是合理的道路。很多人认为“中道”是走中间路线,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中道”乃是没有两“边”,也没有“中间”的。“边”就是“察”、“端”,即是“一孔之见”或“一偏之见”。任何一“边”,都是“偏道”。有了“边”便产生“中间”,容易坠入“两者之和除以二”的“中间”陷阱,结果又是一偏。

  “中”是中国人的管理理念,《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管子说:“凡言与行,中以为纪。”程颐则一语破的:“中即道也。”

  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的理念,是源远流长,至高无上的。“允执厥中”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传世宝训之一。“中”与“道”合,道之所在即是中之所在,所谓“中道”在心,上用下用无穷。不中就不正,不正则邪曲,邪曲的人叫做小人;中就正,正则公,公即大,大中公正的人,便是君子。“中”的理念,数千年来,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中国人普遍共有的管理信念。

  “中”要和“时”配合。梁任公说:“时中两字确是孔子学术的特色。”从管理来了解“中”,其实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合理”;从管理来了解“时中”,即是“随时都能够恰到好处”,这是管理者所向往的目标。

  管理离不开“空间”和“人事”,有了“时中”,便可以把“空间”和“人事”连贯起来,随时灵活运用。管理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是变动的,不能“执一”的。管理必须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求取进步,不可由于保守而落后,所以要“与时偕行”,以保持“日新又新”。

  “中”也不能不配合“位”,因为管理必然要落入空间的变化。“位”包括“身份”和“场合”。组织成员,既然有名位,当然要讲求尊卑、高下的身份;身份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或“立场”,管理不可能没有立场,但不得“过”与“不及”,否则便失其“中”。任何人事,均有其发生的场合,处境不同,管理的方法便不可能相同,无法用固定的法则来做肯定的说明。

  “时”与“位”表示客观的情境,可控性不大,而“中”或“不中”则是主观的作为,应该尽力以赴。管理者面临各种不断变迁的情境,务须随时随地机动调整管理的态度与方法,以求其“中”。这种管理的方法并不固定,但是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变(随时要求恰到好处)的精神,叫做“不固而中”,乃是“尽人事以听天命”的积极作为。

  五、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

  我们“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两”就是体和用,“执两”就是了解体、用的关系;“用中”是把握体、用的关系,以求致中和。中国人的“中”与“和”,就是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是合理的,大家还有意见,就要进一步去商量,我们把它叫“协调”。协调不是折中。一件事情只要有人反对,说明这里面就有一些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观念。但我们不可能求全,也不是求全。如果有时间就多考虑,没有时间就当机立断,因为再拖下去,它又会变,叫做夜长梦多。

  “中庸”并不是不偏不易,“中”是体,“庸”是用;“中”是未发的状态,“庸”指由动而变,由变而化。“中庸”也不能解释为:“中”指不偏不倚,“庸”表示平常的道理。因为我们对“平常”两个字的理解,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思。

  其实“平常”才是最宝贵的,我们现代人不要“平常”,要吃没有吃过的,奇特的,将来每一个人都可能中毒而死。老实讲,任何东西,都要经过一定的驯化过程,这个观念很重要。所有野生植物,都是有毒的,不是见了就能吃的。没有毒,动物就把它吃掉了,它就活不了。自然界的花长得越漂亮,毒性越大;果实越鲜艳,毒越严重。因此动物吃东西,一般都是有选择的。人类不加选择,凡是见了奇特的东西就想去吃,岂不是很倒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4428.html

更多阅读

随州:历史有两个曾国和随国

自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后,“曾”字开始与随州历史相关联,这使得历史学学家突然意识到一个困惑:所有史籍都只说“随”国不提曾国;而迄今为止出土的文物无不刻着一个“曾”字不着一个随字。更令人不解的是,史载该地竟有两个曾国和随国。除我们

第14节:驰骋天下(2)

系列专题:《最伟大的推销员是怎样炼成:职道》  姓唐的销售科长是个酒鬼,办公室的柜子里放着酒瓶,随时拿出来喝上一口,与客户谈业务,谈着谈着,突然叫客户等等,转身拿出酒瓶子像做贼似的喝上一口,然后转身抹着嘴巴接着谈。我来销售科报到,本

第14节:面对危机的中国(8)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向松祚:人民币推进区域化合作最大的难点有两个。一个难点是怎么样让贸易伙伴愿意用人民币来结算。如果参加贸易结算的国家越来越多,他们国与国之间也会有一些贸易可以用人民币来结

第14节:先有份工作比盲目创业好(3)

系列专题:《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总裁的第一份工作》  先打工,后创业  许多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想创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先到企业打工积累经验,然后再创业是更为可行的道路。  自主创业要有一个基础,需要很多条件。要么父母

第14节:那些有理想的人(14)

系列专题:《目标让我们做得更好:那些有理想的人》  拥有一个目标不仅能在你机构内部促进创新,也使得与你机构合作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及合作伙伴都为了你的利益而进行有远见的创新。作为一家营销公司,我们的合作对象既有基于目标的杰出

声明:《第14节:管理有两个极端(3)》为网友菊里透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