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4)责任至上、善始善终 公司和领导者有了关注的目标之后,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微软公司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必须是“SMART”的,也就是: ? S – Specific (特定的、范围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 M – Measurable (可以度量的,不是模糊的) ? A – Attainable (可实现的,不是理想化的) ? R – Result-based (基于结果而非行为或过程) ? T – Time-based (有时间限制,而不是遥遥无期的) 只有每个人都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可以随时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公司员工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微软公司要求部门和员工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可分享的,即,每个人都应当通过某种渠道,如公司的内部网站等将自己的目标公布出来(当然,某些需要保密的工作目标除外)。这样,当某位员工对领导或其他员工的工作方式不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去查看对方的工作目标,以寻求最好的沟通和理解。 除了针对目标、结果的负责,公司更需要在决策方面有负责的框架。微软的“决策制定框架”下,每一项重要决策都有一定的制定流程和人员角色划分。每一个决策流程的推动人很自然地就是决策的责任人。对该决策有支持和认可权利的人是决策的审批者。对该决策进行核查、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的人是决策的复核者。在整个决策流程中,虽然复核者可提出反对意见,但审批者仍拥有决策的最终决定权。有了这样的框架,公司的决策流程更加清晰,人员责任更加明确,决策不会被轻易拖延或推翻,决策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5)虚怀若谷、服务客户 微软公司对技术相当重视,对合作伙伴和客户也同样重视。作为软件平台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都是公司的命脉。微软公司在价值观中强调,所有员工都要信守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而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技术特性,还更要关注客户和合作伙伴最需要的功能。 微软的大企业产品部鼓励每一个员工在加入公司的前几个星期到技术支持中心工作,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无论一位员工的资历有多深,公司都希望他经过最基层技术支持工作的锻炼,能理解客户的困难。在大企业产品部的近一万名员工如果以前没有做过技术支持工作,在公司就没有晋升过某一级别的机会。 除了要求员工悉心聆听客户意见之外,微软的软件也会自动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多年前,当Office开发者无法决定该把哪些功能放进常用工具栏时,Office的程序员制作了一套特别的Office软件。这套Office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记录用户最常用的功能,传送到微软。最后,借助这些统计数据,开发者就可以决定什么样的用户界面才会对大多数用户有利。今天,微软把这个技术做进了所有的产品。任何微软的软件碰到问题(如宕机)时会搜集数据,并在用户的允许下经过网络把这些数据传到总部的服务器,以帮助开发人员诊断和测试软件。有了这样的技术,Windows XP推出一个月后,微软就把用户碰到的一半问题都解决了,然后再通过网络自动帮助所有合法用户升级软件。此类工作集中体现了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借助软件技术解决问题的目标,当然也体现了公司悉心聆听客户意见的决心。 寄语中国软件业
![第38节:微软的成功之道(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23956021843.jpeg)
本文谈到的内容,大都是我个人对微软成功经验的理解以及对软件企业管理者的建议。微软公司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但至少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优秀范例。下面是本文中提炼出来的,我个人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