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使命清晰 微软公司在三十年前的企业使命是“让每个办公桌上都有一台PC”,因此在十多年前把四个成功的产品合并成Office套装产品,来推动这个使命的实现,最终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福特公司设计一款新车时,为了实现自己在成立之初就设定的企业使命——“让每个普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一辆汽车,以享受美丽的生活”,放弃更强调汽车的性能的设计,采用另一种更强调汽车的廉价与舒适的设计,最终成为汽车行业中的巨擘。跟这些最成功的企业一样,Google公司也拥有清晰、明确的企业使命,那就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并用这个使命来主导资源配置,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有些人看到了Google的许多新产品,例如Google视频、GMail、Google 桌面搜索等等,不理解这些产品中的内在联系,因此怀疑我们的产品线是不是凌乱不堪,随便由工程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所有的这些产品都是符合Google的使命的。因为面对互联网上数量惊人却明显缺乏有序性的信息内容时,普通网络用户总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如何使最有用的信息以最恰当的形式展现在最需要它的用户面前,这应当是网络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Google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挑战背后蕴藏的巨大机遇,才不遗余力地将研发力量投入到信息整合和网络服务中来。Google的目标是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字、图片、新闻、邮件、商品、音乐、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提供一个统一、便捷的组织方式和检索渠道,这一目标也正是Google在规划和制定创新方向时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下图展示了Google已经向用户推出的、符合Google使命的产品家族) 企业具有清晰的使命,除了对企业本身在做重要决定时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激励员工,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
![第45节:Google的成功之道(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23877732919.jpeg)
让文化成为创新的“源动力” 可以说,Google公司的创新模式为网络时代的IT产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但是,如果继续探究下去,以便进一步寻找潜藏在这种创新背后的驱动力量,我们又能发现些什么呢? 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它的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Google公司对创新的敏感以及对建立新一代创新模式的渴望从根本上源自Google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其实,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该公司的行为模式,只不过在Google,许多企业文化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创新”色彩。 平等、互重 公司放权给每一个员工主导自己的工作。公司没有“打卡”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 在Google,所有员工是平等的,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项目主管和技术经理依然要亲身参与具体的技术工作。在公司内部,任何人都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一个平等的公司可以降低公司内部的信息阻塞,增加所有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例如,我的办公室的门一直都是开着的(除非有噪音会影响别人,或别人有噪音会影响我)。任何人有任何事情时,都可以直接来找我。 有一次,一位新加入Google的秘书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司里的传真机,于是就请身后等着发传真的一位先生教自己怎样操作。成功地发出传真后,新来的秘书对那位热心人感谢不已,二人分别报出了自己的姓名。让秘书小姐惊讶万分的是,那位热心人竟然就是Google公司的CEO施密特。 CEO施密特刚刚加入Google时,Google所有员工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员工们还是觉得有必要给他老人家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场所,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十分小的独立办公室。有一天,有一个工程师自己来到施密特的办公室,说“别人都是共享办公室,我那边太挤了,所以我想做到你这儿来。”施密特很惊讶,问他:“你有没有问你的老板?”那位员工去问了老板后回来说:“老板也觉得我该坐这儿。”于是,他们就共享一个办公室,直到公司后来购买了更大的一栋楼后。直到今天,除了几十个“整天与人开会”的员工之外,所有的员工依然是共享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