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最初的佛法
系列专题:《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佛是一棵树》
第二部分:四圣谛——企业精神之所在 模块一:最初的佛法 2586年前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得佛果的成道日。然而在经过短暂的喜悦之后,佛陀却陷入了另一种困惑。他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历经六年苦难所得的收获,如此深邃的空性智慧,这么深奥的菩提教法,是众生不可能了解的。正如佛偈所说:“所证无人解,为谁而宣说。” 在成佛之后的七个星期里,佛陀一直沉默不言,并没有马上将心中的佛法教诲众生,却在深深地思索,如何用最简单的道理,向世俗凡人阐述生命的真谛。已经放下自在的佛陀不得不再去寻找语言文字,与众生分享他的智慧。他已经有了水,但是他需要一个盛水的罐子,而且是那种很普通的瓦罐。结束四十九天的冥想之后,最终如愿产生了一个利益众生的法门,这就是最初的佛法,四圣谛。 佛陀成道以后,从鹿野苑初转法轮到娑罗树林涅槃,佛陀四十五年所讲的教法,事实上都是基于四圣谛的基本原理发展出来的。 四圣谛,他是所有佛法的核心,就像任何企业都需要一种精神一样,这就是佛教的精髓所在。 按照中国的文字结构解析,谛这个字,是由“言”和“帝”两部分构成,世俗点理解,既然是皇帝说的话,自然无人能够抗辩。所以这四个圣谛,不是用来争论的,这种智慧是需要用你的生命去慢慢体会的。
第一个圣谛——苦谛: 你我没有必要逃避这个词。尽管对苦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受苦。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的身心经常很容易产生各种不适。我们必须能够看出并且承认这种痛苦的存在,然后去体会它。 我们要知道苦犹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面对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第二个圣谛——集谛: 它是苦的起因、根源、本性,或产生。我们在体味了各种痛苦之后,还要深入地观照它,才能清楚地看见,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第三个圣谛——灭谛: 佛陀教给我们如何去辨识出各种苦痛的存在,同样,他也教给我们灭除苦痛的方法:如何通过避免做使我们痛苦的事情来停止制造痛苦。如果没有灭苦的可能性,那么,佛法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因此第三谛告诉我们,转化与救疗,是绝对可能,更是势在必行的。 第四个圣谛——道谛: 道,即是道路。这条离苦的道路能够引导我们避免我们从事各种痛苦的事情。这是我们最需要的道路。 就像现在很流行的自助游,你必须真正的去过那个地方,才会有收获,否则只能一次次的,用带有点羡慕带有点嫉妒的神情去消化别人咀嚼过的馒头。 也许你在疑惑四圣谛与企业精神的关系,其实任何企业都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既然这些智慧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既然每一家企业都是由人构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试着去感悟一些,感动一点,哪怕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片刻。 台湾的企管界,一直很流传一种观点,如果把你个人比喻成一家企业,你该如何经营你的公司? 生意难免会有亏有赚,生命却是谁也赔不起的买卖。
更多阅读
第11节:肯定的力量(11)
系列专题:《从推销员到顶级CEO:肯定的力量》 胜在为人所不为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充满着大大小小的竞争。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更是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能够避开竞争当然是好的,但竞争不可能完全避免,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与世无
第11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11)
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就成功而言,自由意味着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我棒极了! 我工作出色! 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我想有一份不错的薪水! 我有权追求我想要的东
第11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3)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然后,他们看见在集合点周围总是有一圈特别明亮的光环,把穿过集合点的明亮纤维照得非常亮。 最后,他们看见两件事:第一,人类的集合点能够脱离它们原来的位置。第二,当集合点是在原来的位
第11节: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6)
系列专题:《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能量呈波动式的运行,波动包含波峰和波谷,若非波谷,哪来波峰?先有离散,方有聚合;只有在缺乏了解之后,才有了解可言。 的确,人际关系若不是这样高低起伏,它就是淤塞和监禁,而不是动感的舞蹈了。人类的
第11节:我的岗位我认知--明确职责好做事(11)
系列专题:《新员工守则:迈好职场第一步》 通常,服务部门是面向客户的窗口部门,接受客户对产品的投诉后,首先要经过服务部门对其进行判定,指导客户对故障进行排除,必要时,上门服务解决问题。从售后服务得到的反馈信息要与生产部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