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共享
逐步积累起来的模式,只有得到充分共享,才能够成为一个组织的共同知识财富。
在英国林苑中生活着两种普通的小鸣禽——山雀和红知更,而英国有一个由来已久的牛奶递送系统,就是由送奶工人开着小卡车把瓶装的牛奶送到各家各户的门口。过去,奶瓶都是没有盖子的,因此鸟类很容易就能吃到瓶口的乳脂。山雀和红知更学会了从瓶口吸食乳脂,从而开发了一种新的丰富的食物资源。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奶制品的递送者用铝箔封住了奶瓶口。随后,那些山雀全部学会了如何刺穿铝箔封口重新获得这种食物资源,为它们在生存斗争中争得了优势。与此相反,虽然偶尔也有一两只红知更学会了刺穿奶瓶封口,但这种本领不会被传递给其余的红知更。生物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从个体上来看,红知更与山雀一样具有创造性,作为鸣禽,也具有同样多的交流能力,所不同的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山雀夫妻在春天开始孵化并抚育小山雀,早夏小山雀就会组成80只左右群落一起活动,而且这样的群体总是保持稳定和完整,正是这种集体活动,使得山雀非常成功的实现了有组织的学习。而红知更是一种有领地观念的鸟类,雄知更不许其他雄性同类进入它的领地,一般说来,红知更倾向于用敌对的方式交流,保持固定的领地而不相互穿越。因此,红知更个体的学习不能转化为集体的学习。
我们人类也是喜欢集群的动物,而且还有“好为人师”的秉性,但是,在一个组织中实现模式共享,还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行。
首先,要建立一个共享模式库。不管采取数字化方式还是印刷品方式,一个方便成员查阅的模式库都是实现组织模式共享的“基础设施”。但是,仅仅建立一个模式库并不能自发的实现模式共享,还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动态推进,才能使共享成为可能。动态推进的方式包括对模式适用范围内的员工开展新模式推介(如内部网络上的新模式介绍网页、发给相关人员的新模式推介邮件、新模式发布会、新模式研讨会、新模式内部期刊等),建立新模式应用制度等等。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人们交流知识的基本动力来自受众的反馈。因此要使优秀模式的贡献者得到赞赏,获得荣誉。可以规定对模式库新增模式,适用范围内的部门或员工必须做出回应(允许选择“采用”、“修正”、“不采用”或“反对采用”,并阐明理由),进行优秀模式和优秀应用案例评选等等。因为新模式的创造热情是与得到认可或广泛应用的程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同时在模式开发与模式应用两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二、模式改进
模式语言管理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将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二是通过对已有模式的借鉴,探索“更优”。在模式中关于程序和案例的描述中隐含了很多标准,当这些模式被重复运用时,新的环境、新的人员会习惯于参照已有标准,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比如:在快速制作桌卡的模式“试”例中,进行案例描述时提及一项现状标准—制作50份用时180分钟,那么在借鉴时就会有意识地怀疑这个标准,探索如何做得更快的途径;案例描述中还提及了装卡片很费时的问题,也许在新的运用中能解决这个问题。
借用进化论的原理,这就是通过变异实现的进化。通过模式的进化,实现组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