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无为,则无不治”治国思想。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提出“不存在最好的管理方法,一切管理必须以时间、对象为前提”的权变管理方法,20多年来一直在学界大行其道。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按照老子的解释,治国应当奉行“无为而治”的原则,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对企业来讲也是如此,
从“管理”一词本身的演变来讲,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没有“管理”这个概念的。从中国文化来讲,“管”字的最早解释是“竹制的六空吹奏乐器”,如“萧管并举”,后来“管”字逐渐演变为“控制”、“监督”等。“理”的含义在最初是“纹理”、“法则”,后来逐渐演变为“规则”、“制度”。据有关学者考证,“管理”一词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而逐步传入中国的。但到今天,大多数人曲解了“管理”的本来意义。有很多朋友告诉我,“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只有你管他,他才理你”,“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显然,这是很多管理者对管理的理解。
从西方的管理情况来看,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理”上而非“管”上,而我们则正好相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当然不是不要管理者,而是指员工参与并制定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每个人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各行其是,通过“无为”最终实现“无不为”。
对管理者而言,实现“无人管理”,以下三点是非常必要的:
1、 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和宽容他人。
2、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学会授权,让每个人自己放手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