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的话实在令人费解,柳生差点将自己的头皮挠破,也没挠出个所以然。他可怜巴巴地问道:“师父呀,练习剑道怎么这样奇怪?为什么越努力反面用的时间越长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宫本谆谆教导他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自己呢?所谓的一流剑客,便要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震惊得满头大汗,当下顿悟。 所谓“欲速则不达”,这不仅仅是一种道理,更是一种智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要时常审视自己,关照心灵。给心灵留独处的空间,智慧的火花才能油然而生。
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有的甚至走得布履褴衫,我们有时似乎成竹在胸,有时却又四顾茫然,我们义无反顾地奔走在路上,没有谁愿意停留。但我建议企业家(其实非独企业家)在静夜,在山颠,在河畔,能够坐下来冷静的审视评判自己的过去并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需要质量,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同样,未经反省的管理迟早走入迷茫。
心智反省有助于抵御外在的诱惑。如果楚庄王不是自我反省和慎独处世,他怎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如果王石不是深入的进行反省并退出北海的房地产开发,现在他或许早已在房地产界惨淡出局。
人一定要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立即采取行动”。立即采取行动的前提是深入反省和充分把握。慎思笃行,对于任何人任何企业都是财富。
相关链接:这是我大学时候写的一篇文章,现在摘录在这里,希望能够对企业家有所借鉴:
反思生命
我确信我终生最收益的一堂课来自大学时的H先生。
H先生是极讲究生活情调的,因此是学院里名闻遐迩的小资分子,据说他待客喝茶的水都是冬天里腊梅花蕊中的积雪水,这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不过,他每个周末下午的“自我囚禁”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H先生每到周末下午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塌塌米里(从卧室里单独分立出来的阁间,名曰静思斋)。静思斋里惟一桌一灯一纸一笔而已,有时当然也会有小小一杯香茶。他或坐或跪在席子上,默默的思考过去时间里自己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有时也会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个时代善于反省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先生的静思斋就成了大学神秘的所在。很多同学老师到先生那里拜访就是想一睹静思斋。
有一次,先生邀请我陪他一起去静思斋喝茶。说是喝茶,其实每人的杯子里仅有一两口可以润嗓的茶水;屋子里点燃了檀香,一种书香情调迎面而至;每人一只闻香杯,先生披着宽大的袍子,不时做深情嗅香状。我们先是聊了一些当前文化界的事情,比如“二余捉刀”、王朔骂金庸等。然后我们进入了沉默,于是先生扭闭了台灯,我们自己回望内心。
静思斋显得很幽暗,在整个下午没有一抹斜阳飘进去。没有钟表,时光静静的在这里出神。先生的家里很静,小猫也知趣的躲在客厅里,关上门,塌塌米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先生在暗室里静静的思考,除了有时候思有所得,于是扭亮台灯写下几句话,然后屋子回归黑暗。
时间不久,我就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处闹市,忘记了身边的车水马龙。我确信我携着我的灵魂进入了自己的家园,纵情的驰骋没有任何的禁锢。除了我和先生各只有两次扭亮台灯在纸上匆匆写下一些东西,屋里始终披着淡淡的黑衣。先生很长时间几乎一动不动,可是我因为跪不起,所以时跪时坐,但是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直到六点的时候,先生拉开了塌塌米的门。
我在静思斋里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些童年伙伴,因为读书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突然很怀念他们;我也想起了那些在我生命遭遇不幸的年代给我帮助的人们,我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大二时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可是没想到她拒绝了我,所以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她的友谊,现在看来我是多么的愚蠢啊,我决定马上就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我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这也是我在纸上写下的四个字:感恩和友谊。
我知道:大部分人往往生活得盲目而且具体。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去反思,那么我们依然有救。像H先生一样,我们在黑暗的屋子里思考,正是这种黑暗帮助我们摘掉了驴子拉磨般生活的遮眼,我们看待生命更加明晰和洞彻。
魅力提升
成功的企业家必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引人追随的人格魅力。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人生境界,几乎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趋向和企业外部形象的整体水平。企业家把自己的人格力量和人生追求提升为企业的追求,就是企业的至高追求。
一个企业家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就必须具备大勇、大智、大谋、具备一种大领导力!同时还要有高远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力、正确的预测和判断力、一种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一种人格的魅力,以及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思维上要注重创新,挑战现实,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在认知上要满腔热忱,渴求新知,这样才能勇于开拓进取、灵活机智、善于应变;还要在人际关系上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处世观和价值观。
谈到魅力,有两位中国本土的企业家非常典型:一个是张瑞敏一个是任正非。张瑞敏因为学识渊博,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被颜建军、胡泳称为商儒(于光远认为有学问的企业家称“儒商”,而儒商再进一步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树立并实践自己独特的理论,收效宏大者,称为“商儒”)。他把儒家、道家以及《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的很多东西拿来我用,践行了他认为的“一个企业家首先应该具备哲学家的素养”。任正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走出华为》甚至认为他是在洞中修行的智者。虽然介绍他的东西不多,但是仅仅通过《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等文字以及他的一些管理动作,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志存高远
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一个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他的志向高度相关。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奋斗已经超越了自身;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更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建立在国家、民族甚至为世界服务的宏大主旨上。因为企业家就意味着重任担当,意味着胸怀天下。如果没有这种胸怀和志向,企业再大也不过小商人而已。
三一集团总裁梁稳根有很深的民族情节,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名人名言和诗词绝句,只有“根在中华”几个字,他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寄托的企业是做不大的。”
“难道中国人只能永远靠祖先的四大发明过日子吗?”,正是张瑞敏痛感中国缺乏有科技含量的品牌,因而二十年致力于海尔发展,最终把海尔做成了世界品牌。
柳传志希望15年后的联想,能够成为比国外跨国公司毫不逊色的“航空母舰”,能够跨入世界500强。为此,他毅然把两位年轻人杨元庆、郭为推上了前台。
……中国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的精神气质影响了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2004年10月,由吴天明执导的以张瑞敏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在日本公映,公映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张瑞敏即席发言:“1984年海尔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读过日本三洋电机创始人井植岁男写的一本书,里面‘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远大志向和奋斗精神’的话,特别是他把中国的一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改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己’,对我产生很大影响。20年来,志存高远的海尔不仅引进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更主要的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创业精神。”这种追求和奋斗引导着海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美国学者杜克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是追求改变和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力量。”在很多中外学者看来,诸如中国等第三世界的富豪丑闻的出现背后,隐含的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和破碎。哈佛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批判拉丁美洲企业家精神沦丧时指出,拉美继承了17、18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封建制度,拥有的只是重商主义。
只有有了高远的企求,企业家就不会甘于庸俗,企业之树也能够粲然长青。
健康的生活习惯
2005年04月10日上午8点44分,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
2004年11月7日晚,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
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跳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
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2002年,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游泳时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
……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他们都是一手创立或者带领着令全球关注的企业的领袖。他们的去世让人扼腕叹息。据有关人士分析,他们去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于企业运作中的压力,他们饮食无规律,睡眠无保障,工作无日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有一天身体垮下去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3539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90%表示工作压力大,76%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4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
赵本山在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采访时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说:好好活着,别嘬出事儿来。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企业家倒是没有嘬出事儿却把自己的身体“嘬”坏了。
(文字引自我的企业文化书稿《企业文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