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势必要做出若干战略性抉择。其中包括:目标和对象定位;产品和服务选择;产品市场竞争中公司定位;适宜经营范围和多元化的选择以及组织结构、管理系统和协调策略的设计等。战略管理所涉及上述各种选择必须形成一套“处方”,这就是战略,它对于企业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战略管理学科领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三本著作:A·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1962);I.安索夫的《公司战略》(1965)及K·安德鲁与R·克里斯滕森合著的《管理策略》(1965)。 1、钱德勒的著作着眼于大企业的成长并探究企业管理结构如何与其成本相适应。他在通用汽车、西尔斯、新泽西标准石油以及杜邦公司成长的案例中告诉人们,这些公司总经理在公司发展的长期决策中,如何显示并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分量,然后进行投资和调整组织结构以保证企业战略奏效。钱德勒进而说明这些总经理如何运用战略管理来创造出优异绩效。同时他还阐明管理变革的全过程,它不只是为了提高某一效果而进行调整,而是涉及战略方向的转变。 2、安德鲁在他们的教科书《管理策略》中认为,环境不断变化会带来机遇和威胁。一个组织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应该适应这种变化,避开威胁而利用机遇。同时,评估内部优势与劣势,可以摸清自身的竞争力;评估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可以辨别潜在成功因素。优劣势的评估构成拟定公司战略的基础,这种被称为SWOT的战略制订方法,一直被管理咨询公司广泛采用。 曾任洛克希德电气公司总经理的安索夫,打破重在外延发展趋势的规划而更注重反映当前问题的公司战略。他同意公司目标应是经济回报的最大化,并提出了五要素选择的“战略经纬”: ①产品市场范围; ②增长向量。即范围变化方向,即重在老产品市场还是新产品市; ③在产品或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 ④反映内部各种能力的内部协同力; ⑤“自制还是外购”决策。 我们透过这些要素可以跟踪此“战略经纬”。安索夫注重这些要素的相辅相成所形成的成功潜力。根据这些要素他提出一个广为人知的四战略矩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