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乎与柳传志的言论同时,王石先生也检讨了自己在重庆唱红打黑期间不该采取不吭气的态度,并且表示“对违反法律、侵犯财产、侵犯生命的权力部门应该明确态度:不!”
![在商言商 不要谈感情 “在商言商”也是一种公共表达](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7145297021.jpeg)
在历史上,商人并非不谈公共话题,反而正是变革的中坚力量。早在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商人就已谈政治了。人类伟大的思想家杨朱曾说: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正是商人的心声,而在当时,天下非杨即墨。可惜的是,自秦之后商人一度长期不谈政治。直到100多年前,张謇等人,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早开国会。 约300年前,洛克和斯密也这么说,即保护每个人的私有财产,人人追求他个人的私利,整个社会才能安定繁荣。英国商人不仅自己谈政治,而且资助学者谈,先是在私人聚会上谈,后来在议会大厅中谈。他们反对王室征收重税,要求保护私有产权,联合其他阶层发动光荣革命,迫使王室让权议会,成功地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虽然谈什么与不谈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在我看来,商人这个群体恰是最应该谈政治的。原因很简单,同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如果政治权利未被制约,一个地方长官就可以生杀予夺,商人只是在商言商,自己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对于商人个体来说,虽然“不谈”的确也是个体的理性选择,然而个体的理性却引致了集体的非理性。如果人人都想让别人去谈,自己好搭便车,必然导致商人这个群体的危亡。若仅是搭便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考察一下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事情不仅如此。其中道理,只须改写一下苏洵的《六国论》,就能明了。“商人群体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权。赂权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商人互丧,率赂权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权也。”以此而论,秦累歼六国军队达数百万,一国赂秦,不仅只是搭便车,而且简直就相当于资秦敌以百万雄兵而祸及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