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谈论新经济时,总是津津乐道于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津津乐道于其技术变革神奇的速度和引人入胜的魅力。毋庸置疑,它们的确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给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好景不长,泡沫很快随之而来了,单纯依靠技术的新经济一夜之间突然偃旗息鼓,终于没能笑到最后。2000年之后,技术中心论遭遇了无奈的尴尬与失败,技术不再是新经济的主流。新经济开始出现从技术变革向社会变革转变的趋势,从以技术为核心,转向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电子业务方向高速发展,“高科技+高情感”成为新经济的新内涵。国内IT服务公司在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说,IT已经从产品导向过渡到了需求导向。以人为本的确立,首要的是要确立顾客地位,以人即以客户为中心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 客户经济:“超终端”新经济 自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经济学主编迈克尔·曼德尔提出“新经济”这个词以来,对新经济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不过,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代名词。人们看到,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到来,已使整个社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在我们看来,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并不是真正的新经济。的确,它们是一种崭新的经济,但这只是相对于传统工业经济及其商业模式而言,真正的新经济是一种“超终端经济”,也正是这个“超终端”才使得它永葆长青、常创常新。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无论是知识抑或是互联网都不可能决定价值,更不能实现价值(尽管它们可能极大地创造和提升了公司价值——以互联网为例,它确实“创造”了财富,形成了互联网产业,但并没有替代传统媒体和企业。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的工具带来的是一种“增值”)。可是,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你的公司价值最终将由你的客户支持与否、支持率高低来决定。 客户经济(Customer Economy),也称“顾客经济”,这只是翻译的习惯问题,二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我们习惯称之为“客户经济”。关于它的一些基本论点、特定术语、专用概念、某些逻辑思维,以至于诸多操作性的商业模式都已大量涌现出来了。Patricia B.Seybold在其2001年出版的《客户革命》(The Customer Revolution)一书中为读者预见了客户经济的来临。但事实上,客户经济来临的时间比他预见的要早。在美国,客户经济大体是起自1995年,以网景公司上市为标志,从那时起事情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网景上市后的市值大大提升了,有人说是第二次IT革命。在我国,客户经济现象也已到处涌现了。
从更能直接体现客户意思,更能直接贯彻客户价值主张来说,服务行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客户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产业结构就已经开始深刻转型,由“工业经济”时代加速转入“服务经济”时代。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则开始进入“两个70%”的时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70%以上),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本文原刊登于《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6月5日特别报道·专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