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杀令》:学院派教条主义的完败



     冉平编剧、王坪导演的《止杀令》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学院派电影人不成功的电影作品。冉平编剧,自不用说,有《剃头匠》等学院派的文艺作品。而导演王坪则为解放军士兵出身,后经过典型的电影学院的“技术性”而非“头脑性”的教育,从而当上山东电影制片厂厂长。如果说冉平编剧的《剃头匠》能让人升起尊重感的话,则正是他的这种学院派的文艺劲头——毕竟编剧,还是要进行“头脑性”的教育的。但“头脑性”教育不足、技术性拍摄又十分科班教条的王坪导演,则让人十分惋惜了。

  先说冉平编剧。《剃头匠》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里边透露出来的文艺气息,正是学院的科班教育所传授给他的。但在以后的电影作品中,冉平深知“文艺”并不能给他带来财富,尚且不如随着也做编剧的女儿写点商业片的好。由文艺向商业的滑行,是冉平的自觉行为,但在这种行为中,他显示出了笨手笨脚的姿态,画虎不成反类犬。

  文艺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将文艺作品最终呈现的读者(观影人)感受引入更深的思考,而商业片绝对不能引入更深的思考中去,要与观众的知识层次齐平,并且把这种“齐平”手捏成观众所喜欢的故事。美国绝大多数的商业片,都是直接找个概念或者主义,然后便手捏各种绚丽的故事。文艺片的编剧,最大的问题,不是核心思想介质的太深刻,而是能放低姿态,与观众思想齐平,但无法制造出“顺堂”的故事来。《止杀令》便是最好的代表作品。

  编剧冉平力图照搬好莱坞的故事模板,先找到一个跟观众思维深度齐平的核心理念——不杀,然后做一个关于不杀的故事。但是,《止杀令》明显概念先行、概念大于内容了。冉平呈现给我们的故事,却蹩脚得很,看着不流畅。在文艺片中,很多蹩脚,正是“文艺性”彰显的地方。而在商业片中,这些蹩脚,便是故事叙述能力的不足了,说白点,就是不会讲故事。

  纵观这部电影,拿着“不杀”这个词使劲咬牙,丘处机使出吃奶劲地让成吉思汗别杀人了,这其实也是学院派们的单向思维模式造成的。有着浓厚学院派教育气息的人,往往非此即彼,不是杀,就是不杀。其实,杀与不杀之间可以存在中间地带。

  不杀,不一定好。杀,也不一定坏。冉平一门心思地通过电影宣扬“不杀”,反而呈现出巨大的“假装”来。于文艺性一面上讲,这个“不杀”的主题则粗浅无趣了,流为一种很严重的教条与口号。整部电影作品,并未给影迷呈现“杀”到底有多坏,相反,给我们带来了“不杀”的絮絮叨叨。这便造成“杀”与“不杀”之间,影迷的审美感受中,更倾向于“杀”的痛快。这虽然不是编剧制造故事的时候有意为之,却是努力效仿好莱坞故事所造成的。

  最优秀的商业电影,未尝不是最文艺的。如果冉平真能以“杀”的名义来印证“不杀”的正确性的话,或许会得到与初衷一致的效果。

  关于王坪,我没什么可说的。拍摄按部就班,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甚至把控不住电影的整个节奏,一直在效颦“宏大叙事”的拍摄手法,却不知道,小桥段用大手段就会显得生硬与夸大。我总觉得,学院派的老师拍些文艺片可能会更好。

 《止杀令》:学院派教条主义的完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361.html

更多阅读

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 张德明

感谢张老师精彩的序和鼓励!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张德明迷醉于石椅上的梦境一阵断然的鸣笛划开寂静的夜空一列火车开进了黑夜猫舔舐流血的伤口秃鹫,断翅忍着巨痛奔跑,一列火车驶进了我们的睡眠梦里有

《止杀令》丘处机:一言止杀,功德无量

《止杀令》丘处机:一言止杀,功德无量姜春康二狗说,他听说山东迄今投资最大的奇幻史诗大片《止杀令》上映了,他立马钻到影院去看,看完却沉默许久,丢下一句“一言止杀,功德无量”而去。浆糊我深知二狗肯定是被《止杀令》震撼了——这部电影根

《夺命田野》:一个年代的音符

《夺命田野》:一个年代的音符看这部电影,纯粹是田野俩个字吸引了我,说起来实在有点是无稽之谈。但人就是那么复杂,有些模糊的印象里也许是早年的生活烙在心里,时间可以让自己对某些文字也产生了敏感。因为网络

声明:《《止杀令》:学院派教条主义的完败》为网友情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