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当前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新困境与银行的选择 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从沿海到内地、从行业到企业,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新的困境。在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日益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 一、企业经营面临的新困境 1、外部需求减弱,出口增速放缓 次贷危机在欧美国家的蔓延,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消费者信心不足,购买力下降,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锐减,直接影响到国内大量出口型专业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订单减少,国外购买商违约的情况加剧。 2、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拓展乏力 尽管国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因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生产的产品未能做到适销对路,再加上企业的营销手段有限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因素,一方面,巨大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使用效率的低下。 4、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 受制于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企业产品滞销、存货增加,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或延长付款期限,流动资金需求量加大,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 4、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加剧 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均把防控风险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贷款申请更加审慎,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鼓励银行融资的政策措施,但落实到实际当中,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限,动力不足,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5、面临停产、破产风险 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上述新的困境,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大量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企业已经通过减产、减员、缩短劳动时间等不同的方式,实施变相停产,有的甚至直接停产或破产倒闭。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两难选择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风险防控力度,鉴于未来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仍未显现其效应,风险因素将更加复杂,防控难度也将加大,如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势必将带来更多的信用风险,因而,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但商业银行如过于强调防控风险,慎贷,惜贷、惧贷的观念加剧,必将影响自身规模的进一步壮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1、积极转变经营思路,树立“保经济就是保金融,救企业就是就银行”观念,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贷款三查工作,准确进行授信决策,保证自身规模的有效扩展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 2、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十类可保企业和项目 (1)产品有定单、有销路的企业; (2)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等; (3)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巨大、附加值较高的项目; (4)不属于高污染、高能耗,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应的企业; (5)能够优化企业结构、资产结构的企业兼并和重组项目; (6)有抵押,有还款来源,能够明显增加就业的小型企业;
![2016银行业面临的困境 临近2009,企业面临的新困境与银行的选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10185091378.jpeg)
(7)涉及农业上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等项目(如水库、道路、给排灌等); (8)涉及民生信贷的项目(如廉租房等); (9)涉及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物资的贷款(如铜、石油、粮食); (10)灾后重建项目。 3、建立有效的客户退出机制。对于经营状况不佳、管理混乱、信用记录不好、还款来源不足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坚决退出,防范风险进一步加大。 4、商业银行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对于可保企业,不应该单方面收回贷款,进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持续经营,加大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而应该共同扶持,共担风险,共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