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诠释落实真谛:关键在于落实》
第七章 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 人能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创造人。巨人只能生长在需要巨人的时代。 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日记里曾经记载过他做的一件“蠢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他看到,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第29节:构建求实文化(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04787134645.jpeg)
达尔文在那个原始部落住了几天之后,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现象:当气候恶劣,人们找不到食物时,他们就将老弱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这些人没有用。 达尔文很痛心: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这里的人还这么野蛮残忍,一定要想办法改造他们。于是,他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把他带回英国,他要用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再用这个“文明人”去改造他家乡人吃人的原始现状。 16年之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经熟人帮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达尔文又来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了多大进步。可是,他却找不到那个“文明青年”了。当地人告诉他,他们把那个青年吃掉了。 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 当地人告诉他:“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留下有什么用?”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组织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正像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所说的:“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抓落实,也必须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组织要想搞好落实,无疑是天方夜谈。 所谓落实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落实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 良好的落实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相反,不良的落实文化则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落实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落实。 一般说来,在一个组织中,落实文化主要包括: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细节文化。 1.构建求实文化 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它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实。”唐代的严师古注释“实事求是”说:“务得事实,每求真实也。”这里是说,做学问,务必掌握详细真实的资料,以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 毛泽东吸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并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加以概括,从而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对实事求是作了如下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他说:“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抓好落实工作,也必须靠实事求是。换句话讲,建立落实文化,首先必须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氛围。“实事求是”是我们各级各类组织抓好落实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