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按市场而不是按行业来定价,A股才能走出独立行情。
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每一天的波动不能超过某个幅度,超过这个幅度,外管局就会通过卖出人民币或外币进行干预。实际操作中,外管局的干预会参考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市场的行为也会受到外管局的约束。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对我国是行之有效的,既给市场留下空间,又保持了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中国在金融海啸中基本上没受到大的创伤,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从根源上来说,这种机制没有离开陈云“让鸟在笼子里飞” 的思路,只是笼子越做越大而已。对于很多受正统西方经济学教育的人来说,这很不过瘾,因为离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还差的很远。不过,鞋子穿在脚上是否舒服,脚趾头的评价比专家的评分更重要。(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每年被评为最自由经济体有什么意义?)由于中国的资本帐户不开放,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使得以人民币定价的资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资产,其价格总体水平主要受人民币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相对价格主要受内部供求关系得的影响,并不一定受外界同类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汽车价格一直比美国高很多,而深圳的房屋价格到现在还是比香港低很多。如果把劳动力也看作资产的话,中国的低端劳动力价格比美国低很多,但高端专业人员(如高级经理)的价格很可能高于美国。这种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低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高端专业人才稀缺,是市场有效分配资源的方式。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汽车工人的价格定得跟美国一样高,或者一定要把深发展老美CEO的价格定得跟美国同行一样低,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市场经济的核心功能在于有效分配社会资源,并不在于资产价格一定要更国际接轨,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庞大市场来说,何况中国经济历来是自成一体的。在东京和港岛,土地是稀缺资源,所以东京和港岛的房价高是合理的;在北京,土地并不是稀缺资源,如果你开车沿着五环走一趟,你会发觉在五环和六环之间,可以再建三个北京城,因此,北京的楼价高是不合理的。对外资来说,中石油只是世界上其中一家不算太大的石油公司,储油量不算多,质地也不算好,管理也谈不上一流,零售方面将来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但是对中国来说,石油是中国的命根,中石油持有全国大部分的油矿,并且肩负海内外找油的重任,是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因此中石油A股定价太低是不合理的,而中石油H股根本就应当回购并取消上市地位。在美国,银行不是稀缺资源,因为美国有几千家银行,上市的也有几百家,所以市盈率太高是不合理的。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很多银行会倒闭或被收购, 剩下的几家银行将来的市盈率可能会比以前更高,这是合理的。在中国,银行是稀缺资源,总共才有几十家银行,上市的才十几家,所以市盈率太低是不合理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有效分配资源,有效分配资源的工作是通过市场价格来完成的,如果中国的资产定价不是反映其在中国市场的稀缺性,而是反映其美国同行在美国的稀缺性,或者日本同行在日本的稀缺性,这是十分可笑的事,实际上是在扭曲市场机制。大家之所以见怪不怪,是因为我们在资产定价理论方面一片空白,不论出身华尔街的分析员,或者在国内大学读的MBA,所学的都是美国的资产定价模式。 所以造成了别人发烧,我们吃药的笑话。前面说到到过,美国的资产定价模式,是以美国的利率曲线作为坐标的。现在连美国的利率曲线也乱了,美国人对自己的资产都不知道怎么定价了,所以股价也跟过山车一样。中国的利率是非市场化的,以非市场化的利率曲线来作为股票定价的基础,就像照哈哈镜,何况中国的利率也在快速变化之中(移动的哈哈镜)。既不能以美国同行业的定价作为A股定价的基础,又找不到中国的利率曲线作为A股的定价座标, 所以,只能以A股和H股的差价作为A股定价的依据了。既然外资不看好中资银行的H股(理由我前面已经说了),中国的基金经理认为“银行股最不能碰”也就不奇怪了。而银行股恰恰是中国股市中赢利能力最强的行业,当银行都不赚钱了,你认为在中国还有那个行业会赚钱?赢利能力最强的行业不能碰, 大家都去碰盈利能力不强的行业?或者,把万亿资金全部拿去买茅台?当你去市场买苹果的时候,你会考虑美国的苹果多少钱一斤吗?如果你在美国住了很长时间,刚回到国内的时候,你真的会做比较的。刚从美国回来的人走进国内书店,往往会买很多书,因为国内的书比美国便宜很多;而走进汽车店,往往下不了手,因为国内的车价比美国贵很多。但是,你很快会发现在北京没有车很不方便,而你在王府井书店买的大把的书放在那里多年都没时间看。所以,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入乡随俗,没用的书即使便宜也少买点,该买车时还得买车,虽然比在美国贵,你只能在北京当地不同的店子和不同的车型做比较,跟美国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你会因为北京的房价比香港便宜就决定买楼作投资吗?十年前,很多香港人就是这样在珠三角买了很多房子,后来才发现旁边的房子更便宜,晚买一点买更便宜,更糟糕的是,想卖的时候卖不出去,想租的时候也租不出去。现在买国内房子作投资的的话,大家都会考虑租金回报,考虑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当然也会货比三家,考虑历史价格,等等。 至于香港的房价怎么样,英国的房价怎么样,美国的房价怎么样,往往不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经济学上,有可贸易(tradable goods)和不可贸易物品(non-tradable goods)的概念, 房屋属于典型的不可贸易物品,石油属于典型的可贸易物品。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引入到资产定价中,考虑房子的价格时是完全不要参考国外的,做商品期货的话则一定要参考国外的市场。那么,股票呢?股票是可贸易还是不可贸易资产?买A股的时候要不要参考H股的价格,要不参考美国、日本、欧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类公司的价格?现在国际投行的普遍做法是“同行业比较法”,把不同国家的同类公司做比较,从中寻找价廉物美的投资机会。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为什么不货比三家呢?反正都是投资国外。但是,对于A股的投资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跟国外同行业比较,这是因为:1. 中国经济是独立的。2. 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独立的。3. 中国的股市是独立的。4.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5. 比较了也没用。所以,投资A股只需要在国内不同行业之间做比较,在同行业的不同公司之间做比较,对同一间公司在不同时期的股价做比较。 当然, 可以把股票的预期回报和债券、房地产等的预期回报做比较。简而言之,我认为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只需要跟其它的人民币资产做比较,不需要跟国外的同行业资产做比较额。如果人民币资产的定价不需要跟国外同行作比较,只需要跟其它人民币资产和自己的历史价格做比较,国内证券行、基金和投资者就彻底解放了。我买工行的股票,我只需要考虑工行跟其它银行比怎么样?银行业和地产业相比怎么样?工行的派息怎么样?存款的利率怎么样?工行过去的价格怎么样?等等。我为什么要去考虑汇丰怎么样,或者花旗怎么样呢?它们是好是坏跟工行有什么关系?跟中国股民又有什么关系?当然,工行H股的价格还是需要做参考的,但也不是很重要的因素,同一品牌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价格也不奇怪。如果要投资工行H股的话,更重要的不是H股跟A股的差价,而是工行H股跟其它H股、红筹股、香港本地股的比较,因为其它投资香港的人也会做同样的比较的。只有按市场而不是按行业来定价,A股市场才能根据中国经济系统中资源的稀缺性来有效率地分配资源,中国人才能掌握A股市场的定价权,A股才能走出独立行情。也只有这样,中国的股市和经济才能达到良性互动,而股市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我们应当把中国的经济和股市先整合,作为一个整体与国际接轨,而不是把经济和股市分别跟国际接轨,经济和股市在国内反而不接轨-----造成中国经济全球第一,而股市表现倒数第一(?)的怪现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