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谁是今天全球商界最为耀眼的明星,答案可能非苹果莫属。2005年,苹果电脑公司销售额162亿美元,净收益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劲升66%和216%。随便翻看几个世界顶级排行榜,便可领略苹果的“耀眼”程度:在最新一期的《商业周刊》50强排行榜上,苹果名列榜首;过去三年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在波士顿咨询的“最具创新能力企业”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而苹果2005、2006连续两年轻松摘取桂冠;在《金融时报》知名度最高的“最受尊敬的企业”和“最受尊敬的企业领导人”排行榜上,苹果则由2004年的42名上升到2005年的第9名,成为前十大中名次跃升最快的企业,CEO乔布斯也从第9名前进到第4名。 然而就是这家公司,在十年前却一度濒临倒闭的命运。上世纪整个90年代,那个历史上以最快速度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苹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死守着不到2%的市场份额、股价掉到了接近1美元的“弃儿”,丧失了创新的激情、梦想和魔力。1997年,堪称精神领袖的创始人乔布斯回归苹果,从此,苹果演绎了让世人惊羡的成功。
![成长比成功重要 《成长模式》连载——苹果成功为什么(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00646182427.jpeg)
那么,这家命运跌宕的公司背后究竟具有怎样的故事? 苹果的前世今生 同IBM、微软、英特尔一样,苹果是创造和改写了全球计算机行业历史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2006年的愚人节是苹果的30岁生日。三十年前,乔布斯和他的伙伴在车库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随后的1977年,“苹果Ⅱ”电脑推出并将公司带入第一次辉煌,这款设计新颖、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产品一反之前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并且这是当时全球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界面的微电脑,因此“苹果Ⅱ”被公认为是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场“个人电脑革命”由此在美国拉开序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苹果电脑以旋风之势风靡全美,苹果几乎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整个20世纪80年代,苹果一直位列全球三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行列。1986年的时候,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达到16%,这使它成为仅次于IBM的全球第二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而下列事件则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1984年苹果Macintosh问世,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Macintosh及MacⅡ、iMac等系列电脑产品成为全世界苹果发烧友的至爱,被公认为改变了个人计算机产业;1989年,苹果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这款外观“另类”的产品为笔记本电脑的造型奠定了基础,而随后推出的PowerBook100型笔记本电脑产品则开创了现代笔记本电脑的概念模式。 然而危机也在这个时候到来。早期的乔布斯热衷于对技术的狂热追求,整个苹果公司陷入一种崇尚技术完美的文化之中,却忽略了产品成本和消费者需求。由于追求完美,苹果在技术上采取了封闭路线,不是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而是独自建立了自己封闭的操作系统,结果“性能优越、使用方便、技术上无可挑剔”的苹果电脑无法与业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WINTEL标准兼容。同时苹果将产品定义为艺术品,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居高不下。Macintosh电脑首次上市时售价2500美元,以今天价格计算高达4300美元。所以事实上苹果电脑的消费者几乎完全分布于美术、广告、图形设计等专业领域,而没有成为真正的大众消费产品。在戴尔等公司的凌厉攻势下,苹果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到2%以下,乔布斯则在1985年被迫黯然离开公司董事会。 失去乔布斯的苹果不仅没有挽回颓势,反而陷入了更加痛苦和难以自拔的长期低迷之中。到1997年也就是乔布斯离开12年之后,苹果仅当年第二财季即亏损高达7亿多美元,股价更下跌至接近3美元。濒临倒闭的苹果请回了乔布斯,由此开始了起死回生的经典传奇。2001年,便携式MP3播放器iPod横空出世,就是长10.4厘米、宽6.1厘米、重158克的在众多科技产品中只能算是“小不点儿”的iPod,让苹果取得了自创立以来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产品推出5年后销量达到4200万部,其中仅2005一年即售出3200万部,成为全球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的绝对霸主,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更高达70%以上,iPod销售收入已经占到苹果总营收的近40%,公司股价更从2001年初的7.44美元上涨至2006年初的86美元。